用户34418841 作品

第224章 敌军来犯

微安康心里一点都不平静,医学府的作坊不是炼铁炼钢,立上高炉,烧铁矿成焦炭,只要温度够就可以。

 医学府?

 人家才是专业,离开大医中医,你在有钱,有力也没地使去。

 楼英知道微安康定不下来。

 果然,微安康道:“臣还需要出海走走,看看外面的需求量再定。”

 三座作坊,对于内务府微安康来说是投资,钱投进去了,药有了,然后卖不出去换不成银子,那叫赔本买卖。

 对于大名百姓是有利的,医病救人是大医们的事,和我内务府有什么关系?

 内务府只管花钱挣钱,花小钱挣大钱才是内务府的宗旨。

 毕竟大明军队要养活,容不得半点马虎。

 朱元璋摇摇头,微安康也碰了一鼻子灰。

 你缠我没用,不是咱不支持你,而是这群大医水泼不进,谁的话也不听。

 不过皇太孙的话,他们应该会听点。

 那就等见到朱雄英再说吧。

 朱元璋看着脚底下的泥道:“云南什么时候能够赶的上广西?最起码这道路要修。”

 微安康想了下道:“户部和内务府已经有所规划,云南多山林,人口又少,要想让百姓有多余的时间修路挖河,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朱元璋摆摆手道:“你倒是和户部那群当官的学会了,一开口先绕圈子。”

 微安康想了想,还是说道:“陛下,希望大学讲百姓和土地关系的文章,陛下可曾看过?”

 朱元璋道:“你是说皇太孙写的那篇文章?咱是看过的。”

 微安康感叹道:“臣也是再那篇文章中受到的启发,商业并非单纯的赚钱,不顾事实,那就是抢劫百姓财富,是挖大明国本的事。

 在百姓没有离开土地之前,赚一分钱就是在收剐民脂民膏,用土地养活朝廷,就是百姓在供养朝廷。

 只有土地产出的粮食出现剩余,才有更多的百姓离开土地,成为社会剩余劳动力。

 这些人才会走进作坊,从事商业劳动。

 要想百姓离开土地,真的太难。

 科技总局提出使用更先进的生产工具,蒸汽机。

 用增产的肥料,用更合理的种植方法。

 户部、工部水力工程一直都没有停止过,陛下的迁徙人口也没停过。

 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

 朱元璋笑道:“尽说无妨,咱又不是听不进去。”

 微安康认真道:“陛下,两千年来多子多福,传宗接代,重男轻女,老百姓有了粮食,就会生孩子,现在大明是七千万人口,有了红薯之后,大明人口还会增加,并且以几何式的增加。

 百姓多了就要土地,大明只有那么大,将来有一天,人口越来越多,地越来越少,地理粮食就是产一万斤也不够吃,怎么能让百姓离开土地?让他们自愿进作坊?”

 微安康看向楼英:“再加上医疗越来越好,大明百姓因为疾病死亡的也会少。”

 朱元璋笑道:“等蒸汽耕犁做出来再说吧,朱雄英的路是对的,工业岛和大名科技方向也是对的,为农业服务,先解决粮食问题。”

 看微安康不懂,朱元璋又道:“做好自己的事,大明未来的路还很长,你只看到一篇文章,并没有看见大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