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喜 作品

第143章 国营饭店

“周文悦你跟着我干嘛?

 俺们是去县城,有任务,上工时间你能随便往外走?

 抓紧回石门公社吧,回见了您那!”

 张初一说完摆了摆手,迈着潇洒的步伐离去。

 “哼!我能不能去你说了又不算,张初一,咱们走着瞧!”

 周文悦用小拳头朝着张初一的背影使劲挥了挥,掉头去找自己公社的赵书记去了。

 要么怎么说上面有人好办事,去往县城的小路上,李二驴看了看前面走着的一对男女,挠了挠头。

 周文悦开证明的速度居然比他们哥俩都快,本来想带着郭丽芳,可看赵书记的嘴都襒到姥姥家了,只好做罢。

 如此一来,颜红军自然也不去了,和王兵他们三个知青先回榆树屯了。

 李二驴做梦都想娶媳妇,看看人家张初一,就是牛啊,去个县城都有这么漂亮的姑娘跟着,啥时候俺也能说个媳妇,这段时间雷声大雨点小,咋没人蹬自己门槛呢?

 其实不然,李二驴的老娘在县城医院住着,自己妹妹照顾身旁,留下自己的傻大哥。

 人家媒人能不提前打问好了?

 “周文悦,你去过县城么?”

 “没有?”

 “你呢?”

 “我去过,忘了!”

 (?˙ー˙?)

 “二驴,你走前面!”

 “哦哦。。成,你俩在后面也方便,俺正好看不见。”

 ⊙﹏⊙!

 不说不笑不热闹,虽然张初一心里抵触这种二代,但周文悦好像从来没使过大小姐的架子,有着美女在一旁叽叽喳喳,问东问西,张初一这一路上也不寂寞。

 望着两侧高耸的林海,东北,民间一直有它的传说,这是充满斗志和激情的地方,“华夏长子”的称号,在当年也不是浪得虚名。

 现在一提到东北,那会想到啥?

 轻工业直播,重工业烧烤。

 可当时的六七十年的,全华夏的gdp排行了,东三省各市常年霸榜!

 县城里就一家国营饭店,三人走的脚后跟磕膝盖,上回来时候还有马车,这次全靠去“11”路,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周文悦出外,人家有先天优势。

 望着墙上的菜单,张初一满脸吃惊。

 油糕(约半斤)5毛钱,大蒜炒猪肝,3毛!炒素拼,2毛,红烧小排,4毛,油豆腐粉丝汤,2毛,红烧鲤鱼,5毛,米饭(半斤,仪价)3毛!二两粮票六分钱一个烧饼/二毛五三两粮票一碗炒面/八分钱一碗面片。

 上一世貌似看过本小说,啥物价都贬值了,自己卡上的几千元成了世界首富。

 张初一瞅瞅了饭店里食客盘子里的菜量,这家伙!这个时候菜量就大啊。

 咕!

 肚子不自觉的叫了出来。

 人们排队拿着钱和粮票,要是外省的还得拿着满天飞(全国粮票),白酒还是限量的,赶上人多了,开了票后还得抢桌子待人家吃完才能用餐。

 那时候一个菜一般的都是四、五毛左右,很少有一块钱的菜。一块钱左右可以吃的不错了。

 人们工资也少,一个月能够拿三十元的就不错了,绝大多数二十几块一个月。

 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谁要是能来国营饭店吃一回,那回家能吹俩月牛。

 咔咔咔!

 四个菜三个肉,那个素的炒白菜也是为了照顾周文悦。

 刚开春,除了白菜,其他绿菜比肉都贵。

 红烧肉必须点,张初一瞅见一位“四个兜”的师傅面前的红烧肉,那可不是后世饭店里卖的那种小麻将块,放上七八块,小家子气。

 一个搪瓷盆里,用酱油烧的软糯红亮的五花三层大肥肉,一块儿得有元宵大小,摞在一起跟小山似的。

 这个年代没有那么多复杂的调料,保留了食物原有的味道,辛吉飞穿越了都得失业。

 张初一掏出钱票付款时候,李二牛不干了。

 “你干啥?来了县城了还能让你付钱了?去去去,占座去。”

 李二牛把张初一拿钱的手一把按住,自己就要掏钱。

 家里老娘这次全靠人家张初一,抓老毛子发的奖金和票据也是跟着人家才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