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倭奴国派使臣来了(第2页)

 

    康熙看不惯倭奴国,只是他作为一国之君,不能表露太明显,让面上不好看。和兰人来得凑巧,再加上他们去年又干了那么一件事,真是仇人相遇了。
 

    这样一来,倒像是老天派来帮着对付倭奴国使臣的。
 

    当然,康熙也没用那种让他们在驿站住隔壁,当邻居的表面手段,表面上一派平和。
 

    崽崽们在和馨、胤褆和太子等几个懂事一些的哥哥姐姐的解释下,也明白了皇阿玛这么做的原因,但是心里还是好气,真想让倭寇滚回去。
 

    南音见崽崽们一直关注倭奴国,还为此生闲气,便安慰他们道“倭奴国这等国家,最是畏威而不怀德,知小礼而无大义的,典型的小人行径。对于小人要怎么对付,大家还记得么”
 

    “我记得的姑姑说过,对这种人,你揍他们几顿,他们就老实了。”
 

    “对就是要教训他们,让他们涨涨教训,知道咱们是不好惹的”
 

    “但也不能随便出手,师出无名,自己也容易惹一身骚。”
 

    “真好,大家都还记得就好。所以应对这种人,首先要沉住气,先示威,若是威吓后还不肯退,那就只需要找准机会,给他一顿好打,让他身心和灵魂都感到疼痛,才不会来招惹你了。”
 

    对小人,就是不能给太多眼神和态度,免得人家以为你还真瞧得起他了。
 

    “姑姑说的就是,不出手则已,出手就要一击必杀,既省力又省事儿”胤褆激动地赞同道。
 

    南音笑眯眯地点头道“是啊所以大家不必生气,相信圣上的能力。”
 

    胤褆冷哼了一声,道“皇阿玛刚平定了三藩之乱,如今正致力于台湾的事,所以腾不出手来对付他们,且让他们再得意一阵,待我练出来了,就不会让皇阿玛操心倭寇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胤褆对倭寇的嫌恶是越来越深。
 

    有了这个作动力,胤褆跟着武师傅学的时候,也更加卖力和用心了。
 

    他这个时候放出豪言也不奇怪,在这封建时代,十四五岁就出头的少年将军并不稀奇,而胤褆已经十岁了,他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在胤褆的带动下,其他的崽崽也认真刻苦了许多。
 

    而此时的前朝,和兰人的到来,就像是一个信号似的,没多久,各国的使臣纷纷到来,从天津口岸登陆后,就上京城来觐见。
 

    南音出宫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京城确实有些万邦来朝的气质了。
 

    如今的大街上,还出现了一些异域风情的商品,都是一些使臣顺道带过来售卖的。这个时候一些国家的使臣,本就身兼着牧师、冒险家、商人等多个身份,也不奇怪。
 

    看到这些景象,南音还挺唏嘘的,对于近现代的中国人来说,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各国船舰停泊在港口的景象,更多的代表着被欺负和被侵略。眼下的情形,倒是让南音心气儿稍微平衡了一些。
 

    南音出得宫来,齐格就给她看做好了的纺纱机。
 

    虽然是仿制的珍妮纺纱机,但南音不打算叫这个名字了,而是给它缺了个更能体现它特点的名字飞锭多线纺纱机。
 

    因为好些飞锭排列着,就能同时纺出多跟纱线,而不是一次一根了,效率大大地提升了的同时,纺出来的纱线质量也不差。
 

    齐格兴奋地给南音展示飞锭多线纺纱机纺出来的棉线“姑姑你看,又细又韧,这样的纱线用来织布的话,比之前的纱线要好多了。”
 

    南音接过来,仔细看了看,又用力扯了扯,虽然能扯断,但韧性确实强了许多。
 

    果然,这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工具,就是不一般。虽然和现代的机器纺纱没办法比,可在这个时代,就是领先时代的产物。
 

    齐格还十分兴奋道“之前听说姑姑不擅长针线活儿,如今看来,姑姑已然胜过千万个绣娘了。”
 

    这话大致意思是,南音只打高端局。做普通的绣娘不算什么,要做就做这等大事。
 

    这纺织机不是南音自己发明的,所以她也不想听这种吹捧,听着心里疙疙瘩瘩的,便主动转移话题道“用着还顺手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齐格摇头道“暂时没有要改进的,善堂里不仅大人们用着顺手,小姑娘们用着也十分顺手。”
 

    南音点头“这个纺纱机你暂时要保密着,不可传出去了,将来孩子们长大一些了,用这项手艺也能赚些钱立足。“
 

    南音可不是本着推动生产力发展才鼓捣出这个纺纱机的,而是为了孩子们谋生。
 

    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科学严谨的专利技术保护之类的,人家想抄你的学你的,非常简单。
 

    齐格十分信服道“那是自然,姑姑你放心,为了这个纺纱机,我已经将善堂里最后几个做活儿的外人给安排到别处去了。”
 

    之前善堂里干活的人,都是齐格从各处招来的,善堂待遇好一些,她们也算得上是品性可信,所以笼络住她们比较简单。现在善堂里有了这个生财的宝贝,齐格就觉得,品性再好的人,也是外人,总是不太可靠。
 

    恰好这两年,南音从宫里安排出来的宫女也多了,她们背靠着善堂才可能在这个世界立足,和善堂的利益也绑的更紧,用起来也可靠许多。
 

    所以现在,善堂除了凤歌没有当过宫女的成员,其他都是宫女出身了。
 

    南音有些意外地发现,齐格长进了不少,之前只会听她的话办事,现在学会自己动脑子了,真是不小的进步。
 

    齐格还在叨叨“姑姑你都想好要把这个技艺,作为孩子们将来安身立命的本领之一了,那做生意的事儿,咱们也得操持起来了吧”
 

    纺纱线的效率是提上来了,但如果不能卖掉,转换成银钱,那南音的设想也不算实现了。
 

    南音点头道“这个事儿只能交给你去办了。江南来京城的客商不少,你可以先接触一些,摸摸这个行情。”
 

    “好嘞,姑姑。”
 

    听到南音同意了,齐格高兴得恨不得跳起来。
 

    做生意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南音还有点担心齐格,所以嘱咐他只需要稳当,不求丰厚的利润,只求稳稳当当地就行,毕竟背负着几百个孩子的生计。
 

    南音去善堂的纺纱处看了看,发现小姑娘们热情还挺高的。本来南音和齐格说了,学纺纱的事,从七岁开始就行,而且不能花太多时间在上头,其他的时间也要安排读书、户外活动之类的,结果小姑娘们自己很上心,纺纱特别积极。
 

    现在,给她们做小裤裤的棉布都已经织出来了,但她们热情不减,依旧每天花不少时间纺纱。
 

    南音无奈叹气,她可不想把善堂弄成用儿童工的车间,所以特地要求于银莲和凤歌注意着,每个小姑娘每日纺纱不得超过一个时辰。
 

    于银莲和凤歌本觉得,小姑娘们多干活是好事儿,可是看到南音那严肃的态度,也不敢和她对着干了,便让管纺纱的人注意着,哪个小姑娘纺纱满一个时辰了,就赶紧赶出去。
 

    南音回到宫里的时,听到养和殿的人的议论,才知道今儿前朝发生了一些趣事儿。
 

    “姑姑,你是不知道,今日是圣上招待和兰的使臣的日子,也不知道倭奴的使臣发了哪门子风,不曾提前约定,就进了宫来觐见圣上。结果,闹了一顿没脸,哈哈哈”
 

    南音倒是知道今日康熙要宴请和兰使臣,却不知道倭奴使臣也来凑热闹了。想起之前的恩怨,双方一见面,恐怕就是火花四溅了,顿时勾起了八卦之心,忙问道“是倭奴国的使臣闹了个没脸吗”
 

    “那可不除了他们,还能有谁”
 

    “是呀,和兰使臣虽然大大咧咧的,行事举止有些粗俗,但好歹正事儿上不迷糊,倭奴国的使臣可就没法和他们比了。”
 

    像和兰这种友好的往来对象,哪怕行为举止在清人看来有些粗犷豪放,但也会看做是不拘小节,但对不对付的倭奴国,哪怕行事作风学了中原一些习惯风俗,也觉得他们是沐猴而冠,学了皮毛学不到内里。
 

    南音坐下,阿荣给她端了茶壶来,南音忙给自己倒了茶,道“到底发生了何事,快给我说说。”
 

    早知道,她就不选今日出宫了,还要找个借口,去乾清宫伺候着,好看看现场了。小日子在外交场合被打脸的精彩场面,错过了真是可惜。
 

    和馨见南音十分好奇,就立马给她讲了起来“听说今日皇阿玛宴请和兰的使臣,前面还其乐融融的,那些使臣又在拍皇阿玛的马屁,说咱们大清的种子特别好,今年他们又丰收了许多粮食,还用他们的话,给皇阿玛唱了一首赞歌呢”
 

    南音“啊”
 

    欧洲人搞美声艺术唱歌她懂,可是和兰人会擅长唱歌吗这和她的印象不太符合啊。
 

    和馨还以为南音不懂什么是赞歌,还念了几句翻译官翻译的词儿,依旧让南音尬得一身鸡皮疙瘩。
 

    不过人家能当使臣,能凭借一张巧嘴儿,成为大清和和兰友好往来的桥梁,这个本事一般人就学不来。
 

    “挺谄媚的吧哈哈不过好像欧罗巴人都喜欢这样夸人,太子弟弟说过,他听过好些欧罗巴的使臣觐见皇阿玛时说的话,都是这个调调。”
 

    南音因为被尬到而笑得有些勉强“欧罗巴大陆各国之间往来比较多,许多国家的王室之间都是亲戚,甚至还有这个国家的王子贵族之类的,去继承另一个国家的王位。所以他们之间有许多做法相似,是很正常的。”
 

    这个说法,和馨等小家伙还是第一次听说,惊奇道“竟然还有此事”
 

    南音喝了一口茶,点头道“是呀,我给大家讲过,欧罗巴人相对于国家,他们更注重宗教的信仰是否一致。一国国王须得得到他们教会或者教廷的支持,才能稳固住王位。而他们之间发生的战争,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宗教不合。”
 

    小家伙们觉得又长见识了,虽然不太懂,但觉得很神奇。
 

    “姑姑说的话,倒是让我更好奇欧罗巴了。”胤祉嘀咕道。
 

    南音笑眯眯道“好奇的话,长大以后可以去看看。”
 

    赛宝立马道“可是姑姑,胤祉弟弟以后要去挖恐龙呢”
 

    现在满皇宫谁不知道三阿哥最爱恐龙,长大了就想去挖恐龙,虽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恐龙是个什么玩意儿,甚至许多人以为,恐龙就是龙。三阿哥作为真龙天子的皇子,想去挖龙也不奇怪。
 

    南音道“不冲突的,反正都是要四处去转悠。”
 

    “好了,让我继续给姑姑讲今儿的事儿。”
 

    是有些扯远了,南音忙把自己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和兰人还在赞美皇阿玛,还没来得及说此次来的目的,就听到有人来禀报说,倭奴国的使臣有急事求见皇阿玛。皇阿玛一听有急事,立马就让他们进了乾清宫。”
 

    南音抿嘴忍笑,急事那可不见得吧
 

    虽然不知道倭奴国使臣的急事是什么,但即便是没这个借口,康熙肯定也会愿意请他们进来的。这事儿换谁来,都会有一样的做法,谁不想看仇人相见的场景
 

    “刚开始,倭奴国使臣还算安分,即便是见到了和兰使臣,也十分平静,并未有过分的行为。”
 

    “那很正常,他们被和兰人修理了,以他们欺软怕硬的性子,见到和兰人可不得老老实实的”
 

    倭奴国欺软怕硬的本质,也是从他们对朝鲜和对大清的不同态度,体现出来的。
 

    他们虽然常年骚扰大清的东边沿海,却不敢有什么大动作,可是对着朝鲜、琉球这些小国,可真就是上下其手,非常过分了。说到底还是因为知道大清强盛许多,惹恼了大清没好果子吃,但惹了朝鲜和琉球,惹了也就惹了,什么后果都不会有。
 

    这话连南音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小日子觊觎大中华的国土上千年了,也只有趁人之危,趁着大清末期国力衰弱了,才敢下手,一抓到这种机会,就往死里欺负中国,真真是越看越恶心的小人做派。
 

    “刚开始挺平和,和兰人夸赞皇阿玛和大清的时候,倭奴国还在一旁附和呢,倭奴国确实清楚咱们的事儿,还借用唐时,西域诸国尊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的事儿,赞美皇阿玛是天皇帝。”
 

    听到这个说法,南音一口茶没忍住,直接喷了出来。
 

    幸好她注意了方向,不然就要喷和馨一脸茶水了。
 

    还天皇帝,难道小日子后来尊自己的政治领袖为天皇,就是这个缘故看来小日子是真的喜欢大唐,都近千年过去了,还在提唐朝的事儿,真是没得说了是吧
 

    南音喷了茶水,忙道歉道“对不住,是我失态了。”
 

    “没事的姑姑。”
 

    “姑姑没呛着吧”
 

    南音轻咳的几声,道“还好还好,茶水没进气管,所以没呛着。”
 

    “姑姑在笑什么呀”有崽崽好奇地问。
 

    南音用帕子擦了擦嘴,道“就是笑倭奴使臣没创意,唐时的事儿了,到现在还在提。”
 

    总不能告诉崽崽们,她是想到了天皇这个称号,才忍不住喷了的吧
 

    其实天皇也不是小日子首创,咱们中国远古时期就有“天地人三皇”,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就是指的这个三皇。只是三皇指的是哪几位老祖宗,说法有许多种,但普遍意义认为,三皇中的天皇指的是伏羲大帝。
 

    小日子将自己的政治领袖称号定为天皇,属实是跨越银河系级别的碰瓷了。
 

    这种学人精,属实招人烦。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