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大菜菜 作品

173.第 173 章 冬训日常(第2页)

 

    包括群里的叶明浩和蒋若辉在第一次知道周宇昂会自己摸到海外的论坛上,用翻译器去摸索着阅读海外的短跑训练论文时,也是非常震惊的。
 

    毕竟周宇昂日常5g冲浪,感觉他简直随时随地在吃瓜,分明是一个快乐得不得了又显得不太带脑子的家伙,但他在训练上的追求实际上并不比苏屿差多少。
 

    只不过苏屿在知识上的求索是不分项目的,不论裴定山给他讲解哪个项目的训练内容苏屿都能轻松吸收,而周宇昂则不同如果对他讲解短跑方面的相关知识,他能够绞尽脑汁的吸收学习,但一旦涉及到其它内容,他就有可能表演一个当场昏睡。
 

    但不论如何,周宇昂在冬训中所呈现出的状态,也更加刺激得叶明浩和蒋若辉两人更进一步的全身心投入其中。
 

    这天,当400米组这里的间歇训练结束后,室内训练场上,400米组这里的选手已经瘫倒了一片。
 

    这一个冬训周期中,裴定山针对这些400米选手的间歇性训练已经不只是上个冬训周期的金字塔训练方式了,这一个训练周期新增的这个间歇性训练算是金字塔训练方案的加强版,训练方式从原本金字塔训练的200米折返跑变成了500米跑。
 

    这种新的金字塔间歇训练方式,一次6组,前组每组之间间歇3分钟,后组每组之间同样间歇分钟,但前后组之间间隔7分钟。
 

    除此之外,对于选手500米全程的节奏也有一个粗略的限制,即每100米需要选手保持一个较为恒定的数字,同时对选手的500米成绩有一个基础的要求70秒。
 

    当然,从70秒开始,之后的数字会不断的提升,当进入到新款金字塔s训练方案时,裴定山对于这些选手的要求似乎就已经变成了精疲力竭为止,反正一直到现在,即便是苏屿也并没能在这个金字塔s训练中全身而退过,每一次的训练都是到了已经没有力气再继续进行为止。
 

    当冬训中这两种金字塔训练方案交替进行时,每一位400米的选手都对原始版本的金字塔训练方案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好感没办法,实在是后面这一个版本也太不是人了点。
 

    就像是这会儿的训练场,所有人都瘫倒在了专门给他们400米金字塔s训练空出来的场地上,看起来就像是一群马上就要脱水而死的干尸。
 

    :3ゝ
 

    400米的训练场上,李铭洲算是所有选手里年纪最大的一个,他今年已经27岁了,下个赛季就28岁,原本都是打算要退役跑去混个体育局的官员当的年纪了。
 

    李铭洲也想不明白,自己当初怎么就被苏屿的那个成绩刺激得一时激动,然后就拒绝了家里人给他的安排,咬牙切齿的继续训练起来了呢
 

    如果当初他老老实实的跟着按照家里人的安排,直接递上退役申请,那现在他应该已经在他们老家的省体育局安详的坐办公室里摆烂玩电脑喝茶聊天了,怎么还会在这里被训得跟个死狗似的呢
 

    这会儿瘫在训练场的地上,李铭洲浑身说是汗如雨下毫不夸张,他的训练服早已经湿透了,反正室内有暖气,像是他和林泽凯、张明亮都把湿透了的上衣给脱了,身上就一条训练短裤和绑在胸口的心率带。
 

    没办法,就那湿透了的训练服再往身上穿,实在是难受。
 

    这会儿但凡他们几个爬起来,地上都能透出一个人形水渍来。
 

    也不知道他们这是躺着喘了多久,李铭洲才听到边上不知道谁爬起来的声音,但很快,那个讨人嫌的声音就响起来了
 

    “李铭洲,你不行了”
 

    李铭洲翻了个白眼,也咬着牙坐了起来“张明亮,你小子才不行了我好得很”
 

    他们俩这会儿都坐起来了,就两手还在撑着地,倒是边上在赛场上一贯跑得如狼似虎的林泽凯还在地上瘫着,一边瘫着一边还露出个傻笑,对他们俩道“李铭洲、张明亮,你们好强啊,这就缓过来了吗我觉得还是起不来啊”
 

    李铭洲“”
 

    张明亮“”
 

    这傻子没救了,他们俩这是缓过来了吗他们俩这是在进行一种尊严之战而已。
 

    倒是边上另外有一个家伙,这会儿已经擦完了汗还换了件运动上衣,现在已经蹲在边上关心他的朋友了。
 

    李铭洲和张明亮看着不远处蹲在那儿在跟蒋若辉对话的苏屿,两人的脸上都是一阵扭曲。
 

    就这个小变态,到底是谁说他是体能废物的啊
 

    从金字塔训练方案s版本开始的第一天起,训练中的苏屿就永远都是训练中能够坚持到最后一个,恢复起来又永远都是第一个的那个家伙。
 

    李铭洲他们当时第一次在训练中看到苏屿那个煞白的脸色,都在想说这个年轻的教练裴定山也太狠了,面对苏屿这样需要重点关照的选手也不小心点,都不怕把人给练废了吗
 

    当然,李铭洲他们也知道,有些教练就是心狠手辣的级别,那种教练一般不管你未来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只管拼命压榨让你训练,只要人不死,就往死里练。
 

    这种教练手下的选手是比较容易出成绩的,但是也更加容易出伤病,选手的职业生涯也会非常短暂。
 

    一开始冬训的时候,因为裴定山的心狠手辣,他们一度以为苏屿的成绩是以透支健康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寿命为代价换取的,以至于还有些担心自己的情况。
 

    结果第一天在看到苏屿那个脸色煞白的模样之后,很快他们也看到了苏屿是如何在他们还完全没有力气坐起来的情况下,缓过了一口气,爬起来去完成了擦汗换衣服的一系列操作的。
 

    当时,不夸张的说,李铭洲整个人脑子里都是懵的。
 

    这是什么情况
 

    他是谁他在哪儿他在干什么
 

    后来,等这样的情况多出现几次之后,李铭洲他们就已经知道了,苏屿那个小变态,他每一次训练之后看起来惨是真的惨,但是那种惨大概率也就是一种障眼法。
 

    不管他再怎样惨,恢复最快的永远是他,第二天训练状态最好的也永远是他。
 

    要不说人家是天才呢,这身体条件就是要更加变态一点儿。
 

    就总之吧,李铭洲他们一开始还会担心一下呢,到后来他们就都悟了就他们自己的这个条件,有什么资格担心苏屿啊还是先担心担心自己能不能熬的下去吧。
 

    但后来,随着训练的时间进一步加深,李铭洲他们倒也发现了,这个名叫裴定山的教练,他看起来好像心狠手辣冷血无情,但是实际上他的训练量是严格按照每个人的身体承受能力条件来制定的。
 

    裴定山给他们的训练量,虽然他们训练起来会惨到没边儿,但实际上并不会对他们的身体根本产生影响。
 

    反正练了这么久,李铭洲他们并没有真正的伤到过,反而是越来越适应这种训练了不过适应了也没什么好处,因为裴定山也会发现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所以训练量也会进一步加强。
 

    而且裴定山还联合体能教练以及营养师团队一起给他们加压,在体能训练团队合作营养师团队的配合下,他们的训练已经达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闭环。
 

    简单描述起来就是每天累瘫成一团。
 

    只不过,训练这种事情,累有累的好处,不管是李铭洲还是张明亮,在经过包括体能、力量爆发力和速度耐力、节奏等多方位的训练调整之后,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如今的成绩都已经比过去有了不小的提升。
 

    不敢说百分百打开46秒大关吧,但是现在在训练中打开46秒大关已经不算是难事了。
 

    重点是,像是成绩始终不稳定的张明亮,他在训练中的成绩表现也已经逐渐趋于稳定。
 

    李铭洲也想不通裴定山是通过什么方式将张明亮的那种成绩不稳定的表现给改善过来的,反正等到了新赛季,张明亮到时候的表现大概得给国内的那些400米爱好者吓一大跳。
 

    而另外一边,苏屿这会儿正在询问蒋若辉的状态。
 

    与李铭洲他们这些成年选手相比较,蒋若辉和另外那位名字叫庄宇的选手,他们的基础要更薄弱一些,在面对这些训练的时候适应性也就更弱一些。
 

    主要是也显得更累一些。
 

    但对于他来说,不管再苦再累他们也必须要努力地去适应,尤其是相对于100米和200米的青少年选手来说,蒋若辉和庄宇是对于自身实力提升最迫切的。
 

    因为100米那里,不管是叶明浩还是蒋若辉自己,他们的成绩已经达到了世青赛的达标标准,200米那里周宇昂就不比说,另外的两名选手里,周烬燃和汤江涛同样也都有了世青赛达标的实力。
 

    只有400米这里的蒋若辉和庄宇。
 

    此前蒋若辉的400米成绩在47秒93,庄宇的成绩则是在48秒07,看起来是还不错,但是2020的世青赛男子400米的达标线是47秒35。
 

    不论是蒋若辉还是庄宇,距离世青赛达标的这个目标,都还有着巨大的差距。
 

    目前100米和200米那里基本上都已经可以确定世青赛满员参赛了,回头等到了400米这里,如果他们俩一个都不能达标的话,那可就丢人丢大了。
 

    就算是蒋若辉自己有100米那里的世青赛达标资格在,可他知道,自己更想要参加的项目确实还是400米。
 

    而至于庄宇就更不必说了,蒋若辉如果没能成功获得400米的达标参赛资格,那他至少还有个100米保底,而庄宇如果没有400米的达标参赛资格,那他在国家队内的考察时间可能就会被进一步缩短了。
 

    所以在这段时间的训练中,不管是蒋若辉还是庄宇两人都是拼了命的在进行学习。
 

    当然,裴定山制定的训练方案中,除了这种金字塔训练方案的间歇性训练之外,还是有常规的诸如起跑加速训练的。
 

    毕竟400米到底还是短跑的范畴,哪怕400米的起跑反应速度看起来好像不如100米和200米那么重要了,可是如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起跑爆发加速,那么对于选手在第一个弯道阶段的速度爆发和第二个百米赛段的直线阶段速度爆发会有一个良好的助益。
 

    因此不论是基础体能训练还是技术课程又或者是别的一些训练课程,都在裴定山的规划下,一点点缓步推进着。
 

    与此同时,国家队400米这里的教练组,在刘钦龙的带领下,全员开始给裴定山打起了下手,每天都在认真的采集着选手的各项身体数据,包含并不限于心率数据训练后状态反馈等等。
 

    这一是为了建立这些选手的完整数据库,第二更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运动表现的评估方式。
 

    只是即便是作为教练,有的东西是学的来的,有些东西却是怎样也学不来的。
 

    就像是这会儿,刘钦龙就有些头疼的在对裴定山询问。
 

    “小裴教练,关于刚刚林泽凯的表现,你是怎么判断林泽凯已经到了临界点应该去休息而不是更进一步训练突破的呢”
 

    而对于刘钦龙的这个问题,裴定山这会儿也难得沉默了下来,最后他的回答是
 

    “这是一种感觉。”
 

    他倒不是不想回答刘钦龙,而是这就是他所认为的最合适的答案了。
 

    在莱尔斯学院的时候,曾经也有不少去学习的教练学员询问莱尔斯本人为什么你能准确的判断这名选手接下来应该进行力量训练还是其他训练了呢
 

    而莱尔斯本人的回答也是感觉。
 

    这是一种感觉,直觉。
 

    这种感觉直觉源自于教练本身的一种灵感,当一名选手的数据和表现出现在他们面前时,通过对选手的观察,他们能够得到这名选手当前更应该进行哪一项训练的直觉答案。
 

    这种直觉往往是没有道理的,但事实上,这种没有道理的直觉背后,又有着他们这些教练心中原本储存有的几十上百套训练方案作为后盾储备支撑。
 

    其实国内原本也有这种教练模式,其实就是所谓的教练经验,但这又与传统的那种单纯凭借着自身几十年用传统训练方案训练了选手的教练经验不同,是建立在更丰富完善的数学模型与先进理念上的一种经验。
 

    刘钦龙在听到裴定山的回答之后,先是愣了一下,但他很快也明白了裴定山话里的意思。
 

    同样是一种直觉和感觉,如果是在缺乏足够扎实的理论基础的教练身上,那或许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东西,但是如果是在裴定山这种有着丰富理论基础的教练身上,这种感觉往往就是最接近正确答案的判断。
 

    想到这里,刘钦龙也只能摇头苦笑道“小裴教练,你这一点,一般的年轻教练可学不来啊。”
 

    像是这种直觉和感觉,刘钦龙自己其实也有,他也带出国不少优秀的选手,但是他的年龄限制以及过去的视野限制,哪怕他也在不断的学习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裴定山之间也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
 

    而至于那些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年轻教练,虽然不能说国内的教育体系不好吧,但是你也不能不承认,在大学中被教授的那些训练经验,比起他们现如今最先进的运动训练理念也是有差距的。
 

    但不管怎样,随着一天天的训练,不论是100米还是200米又或者400米,所有全身心投入到冬训中的选手们,实力都在一步步的快速提升。
 

    国家队方面针对这些选手所建立的数据库也已经初步算是完善了起来。
 

    也就是在冬训还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时间里,当初苏屿所参加的综艺超神脑力学神季的预告
 

    被正式放出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