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170.第十四章 可靠极了

    磁州没有新建的神霄宫。
 

    准确说来, 兴元府都没有新建的神霄宫,帝姬的白鹿灵应宫都是占了别人的地盘临时装修出来的。
 

    但是现在河北残破,帝姬一点儿都不挑剔啊。
 

    她说得多么明白, 只要有个两进的小院子,有个神霄宫的名头, 就足够。
 

    这活按规矩是给道官的,大名府没道官, 不要紧, 帝姬是侍宸, 大宋各路道官现在都归在她名下管理。所以只要往大名府送一个小道官, 再给个小院子, 有工匠就给几段木头,雕几个神像, 没工匠就随便再找几段木头, 直接刻个神位摆上, 前面放个香炉, 这就可以开张了呀
 

    至于小道官去哪找,这问题是不会有人问出来的。
 

    白鹿灵应宫的影响力正在以滏阳城为中心,慢慢向外扩散。
 

    因为道士实在是个太亲民的职业了。
 

    从生到死, 只要你有钱, 几乎什么事都可以找他们解决,比如说看病,他们可以看病, 开方, 烧符水;比如说各家都有在战乱中离世的亲人,他们可以做法事;比如说谁家要写封信,跟着车队送出去, 他们识字会写信;那进一步要是有什么文书要写,比如买块地,卖个窝棚,这都可以请一位道士过来当见证。
 

    当然县府也有小吏识文断字,还精律法,但基本都被李素安排得跟陀螺一般,但凡要是哪个月禄米不给足,马上也要学西军阵前罢工的。劳动力被剥削成这样,根本就没空管小百姓的事。
 

    哦对了,还有给亲人立个衣冠冢之类的风水事,这更是本职,必须找道士。
 

    灵应军就很贴心,几乎什么类型的人才都有,有些年轻妇人碍着脸皮,不方便同男道士打交道,帝姬身边还有女道
 

    县府后门外面的小巷子里,搭起一个棚子,每日里有女道在那坐班,有妇人抱着孩子凑过来讨要符水,前几日里气温反复,讨符水的就排起了队,自然有插队的,也有互相看不顺眼骂几句的。底层人民,总归没办法过得太体面,磨牙吵架都是家常事。
 

    朝真帝姬没空管得太细,只叮嘱了几句,就继续将注意力放在解救真定,干死杜充这两件大事上了。
 

    所以这一日的事就称不上有意为之,只是后来王穿云提了一句。
 

    有个小娃子跟着母亲出城洗衣,在河边玩时落了水,回来就起了高热。
 

    母亲低着头,抱着娃子排在队里,原是一声也不吭的,直到将要排到她了,忽然冲过来一个高壮的妇人。
 

    “我家这几日梁上有动静呢,邪得紧”高壮妇人说,“仙长,赐一张灵符给小妇人吧”
 

    后面那个抱着孩子的小妇人就伸手轻轻去拽她的衣角,奈何高壮的没察觉,或是就不想察觉,拽了两下没反应。
 

    小妇人就小声说,“阿嫂”
 

    后面就有些窃窃私语,有人大声说“秋嫂子,论理人家比你急,你怎么反插在人家前面”
 

    高壮的转过脸,傲慢地乜了她一眼,正准备讲几句不冷不热的话时,小妇人又说话了。
 

    “我家孩儿烧得快要睡过去了,”小妇人声音略高了些,也带上些哀求,“你让我们先”
 

    高壮妇人就变脸了。
 

    “你是辽狗”
 

    小妇人一脸的煞白。
 

    “谁让你们滚来河北的”那妇人张口就骂,“谁不知这附近流寇多是你们辽狗就你怀里那小杂种”
 

    队伍就起了一阵骚动,说什么的都有,那个小女道起身使劲摆手,想要让她们安静下来,可怎么也止不住。
 

    有些在说,人家孤儿寡母,也挺可怜的,何必为难人家呢
 

    有些就说,你可不知道,她们可怜她们是从山中贼窝里带出来的,她们平日里吃什么活下来的,想都不敢想
 

    那个高壮妇人就很得意,大声道“这样的人,也能请符么不怕一个天雷劈死了她”
 

    小妇人抱着怀里的孩子,整个人就哆嗦起来,四面张望,想要寻一条路从这里逃走,逃出城去,逃回山里,逃回她的老鼠窝里去
 

    她最终找到了巷子深处没有光亮的一条道,她两只眼睛直直地盯着那里,抱着已经奄奄一息的孩子,拼尽了全力
 

    撞在一个少女的身上。
 

    “将这个孩子送进去,”少女吩咐说,“他病得重,寻常符水治不好,须得帝姬看一看。”
 

    所有在后面排队的,看热闹的,原本同情小妇人的人,立刻全都义愤填膺起来
 

    “凭什么”
 

    “她非宋民”
 

    “帝姬的灵符论理也该赐给我们”
 

    王穿云是不为所动的,但她很惊异于面前小妇人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