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219.第六十三章(第2页)

 

    窃窃私语就更响了些。
 

    他们说,怎么是这样的天呢不吉利呀不是都说帝姬有神通,受八方神明庇护,怎么在这样的大日子里,一点好兆头都不给呢
 

    这是因为帝姬有什么错吗帝姬那样善良的一个人,不会有错吧还是因为赵家的气数已经哎呀,这话不敢乱说
 

    一双双狐疑的眼睛穿过人群,最后聚焦到那个脱下素服,换上了云霞般绛红鲜艳道袍的身影。
 

    她一步步走进附城中搭起的土坛上,烧香祝祷。
 

    忽然有人捧着一个龟壳走上来,很慌张地说,“帝姬龟壳不吉呀”
 

    狂风大作
 

    人群中的窃窃私语一下子就响亮了起来。
 

    这世上没有什么人能获得所有人的喜爱,哪怕她是太上皇的女儿,皇帝的妹妹,神霄宫的首领,又或者是整个河北宋军的统帅。
 

    她性情似乎很善良柔和,可她修建防线的手段那样强硬;她对农人是又哄又骗的,可违令的大族下场就很惨。
 

    她说流放去南边吧,但家产就都变成了她的军资,连同那些没有跟着叛徒一起死掉的家眷,都落入了生不如死的境地。
 

    因此一定有许多人怀恨在心,可他们杀不得她,就只好想些旁门左道。这许多人日夜祷告,又或是扎一个草人,钉一个木人,甚至是用身上最后一点钱财买通了哪个小女道的同情心,寻一个时机,偷偷将今日的龟壳换掉。
 

    可他们没想到,连天公也这样作美
 

    看这黑云漫布的天,看这往复冲撞着附城的狂风
 

    眼见着那个小女道慌张的脸,那些在人群中默默注视的眼睛就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他们静静地看着,看土坛上的少女睁大眼睛,望着那个不吉的龟壳。
 

    他们想,活该
 

    那些将她推到前面的人活该
 

    沽名钓誉的她也活该
 

    她就该惊慌失措,在全真定、全河北、甚至全天下人的面前惊慌失措她可知道那些大户也没什么错,大宋烂成这样,他们也只是盼王师而已
 

    风卷起了她暗红的袍袖,那土坛就更像一堆炭火,而她站在烈火之中,伸手接过了比烈火还要炽烈的龟壳。
 

    她一只手拿着代表了这座附城未来的龟壳,另一只手从案上拿起了敲罄的铜槌。
 

    “我德薄才庸,原不足担重任,天子诏令,要我至此抚民定邦,我今怀九死无生之志,愿与此城共生死,与河北共存亡,枯骨死草,何知吉凶”
 

    铜槌敲在烧裂的龟壳上,发出了金石之声。
 

    跪在佛像前的完颜宗望听了幕僚的转述,静静地望了一眼那白瓷的佛像。
 

    “她将自己置于比神佛更高之处。”
 

    幕僚小声说,“她今日的话语,原是武王伐纣时,姜子牙所说”
 

    完颜宗望忽然将佛珠扔了出去,那一瞬间,他冷酷而暴怒的面容吓得幕僚完全住了嘴。
 

    “她以为我是商纣,”菩萨太子的表情与声调又变得平静下来,“可我不是。”
 

    “郎君之谋略勇悍,唯有古之”
 

    完颜宗望伸出一只手,打断了他。
 

    “我是女真人。”他说。
 

    “女真人”像一个形容词,可在这几个月里,对于边境上的宋人而言,这个词原本有些更美好的含义。
 

    他们是在忙碌着修工事,可他们也做生意。
 

    从拒马河北岸运过来的猪羊牲口,到了南岸是要有人去赶着走的,士兵自然要过来监管,但具体赶牛赶羊的活计就落到了老百姓的身上。
 

    他们也是很狡猾的,口袋里要装一点军队给的钱,不多,还要从这些牲畜身上再赚一点回来,比如说牛粪猪粪,这都是很值钱的东西,他们就让家里的老人孩子都背着筐,一见到有哪头畜生随地拉屎了,立刻就冲过去将尘土里热烘烘的粪捡起来。
 

    金人在河那边看了,很稀奇,笑话他们,小孩子是不怕笑话的,就大声说出这粪多么好,堆起的肥料能种出什么样丰收的田。
 

    说得那些已经征战十几年,早忘记家里田怎么种的老兵若有所思脸,等到第一日第三日再见到孩子,又笑呵呵地从怀里掏出点什么
 

    “你再说说说得好了,我这儿有糖给你”
 

    这事儿传出去,大家是半信半疑的,毕竟金人那么凶残
 

    可那孩子回家后是将金人抛过来的饴糖交给了父母的,这糖是真的。
 

    现在那块糖被纸包着,作为一种珍贵的干粮被塞在孩子父亲的口袋里。
 

    他蹲在坞堡里,紧张地往外看。
 

    看视线尽头那渐渐扬起的旗帜,和旗帜下曾经笑呵呵,而今却变得无比陌生的面孔。
 

    那是女真人。, ,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