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193.第三十七

    百十个妇人领了戎服, 互相看,有人哆哆嗦嗦的,有人就满不在乎地往身上套。
 

    “咱们能行吗”一个妇人带了哭音, “我哪懂怎么守城啊”
 

    “又不要你守”另一个妇人很粗鲁地说道, “咱们站城墙上装个人就是”
 

    半亮不亮的天, 城墙上的守军都被撤下来准备当突击队, 那城头还得留些人站在那,好叫金人远远看了不露怯。
 

    命令一下来, 有的人就默不作声地穿戎服,系腰带,拎着长杆往城上走,有的人就浑身抖个不停, 随时都想要逃走。
 

    甚至还有人真的往城门处跑了。
 

    她慌慌张张,跌跌撞撞,明明一条平整过无数次的道,她跑起来就好像跑在了烂泥坑里, 深一脚, 浅一脚。
 

    要是叫邻里见了,一定是要笑话她的, 毕竟她是个那样心高气傲的妇人,她有一个很健壮的男人,在义军里已经混上了小押官,因此她平素与人讲话也带上三分颐指气使,好像她已经跟着自家男人,走上了什么登云的梯子。
 

    可今日她慌得好像一只炸了毛的老母鸡,昏头涨脑地往前冲,还是见了明晃晃的矛尖她才如梦初醒, 突然间停下来。
 

    这一停下就不得了了,她狐疑地端详,立刻就愤怒地高叫起来“怎么是你这贼妇人”
 

    “帝姬有令,”那个辽人妇女说,“不许出城,违者死”
 

    押官夫人见了,心里的恐惧倒是下去许多,只是愤怒更胜一筹了。
 

    十几个妇人,手里持着简陋的矛,正站在城门前,警惕地看着她。
 

    她平时连正眼都不看一眼,狗都不如的燕地女人,不知领了什么令,回来就抖起来了
 

    滏阳没有那许多城门,尤其是新修之后,都只开南北两个城门,南城门现在正打仗呢,她也没有别的去处,只好就赔了一副笑脸“阿嫂,你这是怎么说的我只是想要出城办些事”
 

    “不行。”对面说。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押官夫人咬咬牙,就从袖子里掏出一个钱囊递过去。
 

    “咱们都是旧相识,阿嫂当差辛苦,妹妹哪有不心疼的”她笑道,“这点钱不值什么,拿去换些布料,和妹妹们裁两件新衣服”
 

    为首的那个妇人走上前一步,居高临下地看着她,像是鄙薄,又像是伤心“帝姬为了咱们,命都不要了,你怎么却这样惜命”
 

    押官夫人听了这话,脸一下子红了,声音也尖利起来“你说的什么屁话帝姬领兵出城,分明是已经逃了她那样尊贵的人,素来都是先跑的”
 

    她怎么会不跑
 

    她怎么会在城下死扛
 

    赵鹿鸣以前也迷惑过这个问题,怎么那些开国君主几乎都有马上征战的经历,最差也得有些跑路的本事。
 

    后来她渐渐发现,只要是乱世,你或早或晚都要面临这样的绝境。区别就在于有的人拎刀子冲了出来,成就了一番英雄事业,开创了一本新的史书;有的人就只能功败垂成,死于乱军之中,成为别人嗟叹惋惜的闲谈。
 

    她现在就站在绝境面前。
 

    她不能逃,因为金人有备而来,她逃不掉。
 

    她不能守,因为罗贯中还没出生,金人没听过空城计,人家的原则是“来都来了”,所以无论早晚,赶在大宋的援兵来到前,金人一定要攻一次城。
 

    如果金人在邯郸胜负未分,那些提前备好的守城用滚石和木料原本可以应对试探性的攻城,但现在他们败局已定,铁了心来这里抓她,那只要几架梯子,几百个不要命的勇士,就能爬上滏阳城头。
 

    城中有守军,也有个小军官,但守将没有领军冲锋的能力,那就只能她来摇旗呐喊。
 

    所以她出城了。
 

    太阳刚刚透出一缕光,落在土坡上。
 

    坡后依旧被阴影所环抱着,金人的步兵就舒舒服服地躺在里面,嘀咕些很家常的事。
 

    他们也有父母妻儿,他们也羡慕那些被完颜宗望带回去休整,或是守在石岭关外的士兵,人家出差完毕就回家,最不济也能在雁门关内一边操练,一边干些自家农活,独留他们在这里守得苦哈哈。这样一说起来,他们就更期待抓到帝姬的那一刻了。
 

    他们压根没想过自己和那个素未蒙面的少女有什么仇怨,就像他们在猎鹿时没考虑过鹿的心情。
 

    因此当城门打开,有人擎着旗,有人提着刀盾,有人呐喊着,怒吼着向他们冲过来时,这些金人甚至短暂地有些懵。
 

    天还没完全亮起来啊
 

    当然,当然,他们昨夜就是故意让城头守军知道他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