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100.第四章 不堪一击

    整个兴元府都变得很热闹。
 

    到处都是道士, 道士这种生物一旦出门,那是相当张扬的,他们也有旗有幡, 有车马,有数不尽的行李。
 

    而且那些行李还很金贵那里面必定是有各色乐器的, 吹吹打打就很热闹。普通百姓见到一支军队出门是很可能忧心的,既忧心战乱, 又忧心军队扰民但见到道士出门, 那就不太忧心了。
 

    道士的态度也不大好, 也会做点很蛮横的事, 但吃霸王餐的少, 住宿不给钱的也少, 托了道君皇帝的福, 这些神霄派的道士都很有钱, 这就是老百姓对他们的印象。
 

    于是见到灵应军出门, 百姓们就站在路边指指点点,有人就说“好大的道场这是谁家的老祖宗死啦”
 

    “这满嘴胡沁的就该打人家是去拜神宗皇帝据说官家上了个尊号, 成了玉皇大帝了”
 

    围观的群众就齐齐圆睁了眼睛,圆张了嘴巴,发出“喔”的声音“怪不得”
 

    这样的大事,原该去个几千人。
 

    前面一队灵应军走完了, 中间就送出了德音族姬。
 

    按说几千人拥着一块石头走,那石头多大也就不显眼了可它确实也太显眼了
 

    德音族姬被骡马慢慢地拉出城时,全城的百姓都在那里抻长了脖子,踮起了脚,想仔细看一看这位宗室女。
 

    德音族姬被裹得严严实实,群众们又发出了很遗憾的声音。
 

    总体来说就是非常大的热闹, 几乎人人都想看一眼,就连安抚使宇文时中和通判宗泽也等在城外,准备给帝姬送送行。
 

    天气炎热,宇文时中自然有夏衣穿,宗泽生活简朴,就不一定穿个什么。
 

    但今天就很诡异。
 

    宗泽老爷爷穿了一件崭新的葛布襕衫,裁剪是很好的,花纹更是细致,宇文时中多看了一眼,宗泽就意识到了,有些赧然地一笑。
 

    “帝姬所赐。”
 

    “当得,”宇文时中简短地说了一句后,想想又莫名感慨一句,“汝霖何其幸也。”
 

    他是个精明人,宗泽变卖衣服去支援灵应军的事他知道,过后灵应宫赐了宗泽四季好几套衣服,宇文时中也知道。
 

    能得灵应宫的赏赐不稀奇,但得帝姬真心相待就极难。好歹他宇文时中还是帝姬的老师呢,每日里一看帝姬就提心吊胆。
 

    尤其是这次几千军队带上兵甲往外走,哪个安抚使听了不迷糊啊
 

    明明这锅也有宗泽的,可朝真帝姬硬是将这支军队定性成了“德音族姬的仪仗队”,将来出了大事,宗泽是真不知情,不管怎么也能留全家老小性命在。
 

    他宇文时中说不知情,就有些勉强了。
 

    帝姬做出这个决定后,曾往宇文府上知会过。
 

    “有谭稹为河东河北各路宣抚使,帝姬何必忧虑太过”
 

    他当时是这么劝的。
 

    “去岁武朔之战,谭稹已为主帅,又如何而今燕云之事,朝中相公们人人都明白,独欺我爹爹一人”
 

    朝真帝姬的声音原是清脆悦耳的,独那句话说出来,冷得好似风敲碎玉,铺了满庭的冰霜。
 

    宇文时中就哑然,心想难道官家当真不明白吗
 

    可他不能分辨相公们没有欺瞒官家,也不能斥责帝姬这话狂妄
 

    因为宇文家在京中自有根基,早就有人传信过来,说起太原知州一封封地写信进京,警告金人有囤积粮草,集结军队的动向。
 

    未必人人都明白,但宇文时中是很明白的,他因此格外羡慕不明白的宗泽。
 

    但宗泽听了他这话,忽然就开口了
 

    “帝姬嘱咐我,若河东有变,灵应军必留守太原,我当尽心竭力,安定民心,筹备粮草。”
 

    宇文时中吃了一惊,“何变之有”
 

    老人没理会这位士大夫下意识的掩饰之语,只说,“我应了她。”
 

    赵鹿鸣安排留守的人不多,宗泽是一位,曹福也是一位。
 

    灵应军列队缓缓出城,往东北方向而去时,这位老宦官就坐在城外的车里,静悄悄地看。
 

    帝姬交代他留守的场面比宗泽更加亲热些,嘱咐也更多些。她口口声声对伺候老宦官的人说,她虽秋冬即归,但仍然放心不下曹翁,因此曹翁的饮食起卧一定要时时报给她。
 

    毕竟老宦官陪她度过了刚到兴元府最难的日子。
 

    毕竟这位老宦官有着官家亲赐的权力,可以劝诫帝姬只是小事,能够越过所有的行政系统往宫里写信才是大事。
 

    他精明,顺服,知进退,没有家小,也不贪恋财物,她就更需要谨慎对待,既不愿意惹他,也不能完全信他。
 

    曹福坐在车里,望着那远远的长龙,问起站在车旁的小内侍
 

    “你说,我可是看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