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203.第四十七章(补4.……

    每一家都有个少年英雄, 这差不多是狗大户们的共识。
 

    那孩子也许不会自己穿衣服,也许见到蜂子都要吓得嗷嗷叫两声,甚至也许沉迷听曲子, 看杂耍, 斗蛐蛐,但在爹妈眼里都是千好万好, 值得为他筹谋一条通天的道路。
 

    他们就是因为这个才开始苦心谋划起自己家那一亩三分地里,能不能修一个坞堡出来。
 

    不用很大, 只要能装进去百十来人,能阻金人个一两天就足够, 真定府的守军可以赶过来, 其余寨子的援军也可以打个下手, 这就有了扭转战势的可能。
 

    有了可能, 也就有了功绩,要是能读书考功名自然是好的, 那就是文武双全, 但考不中, 也有帝姬这里一个保底的职位。
 

    这种小坞堡当然也承载不了最艰巨的军事任务,那要由真定的附城来承担。
 

    关于第一座附城到底修在真定还是大名府, 大家还有些不一样的看法,最后依旧是赵鹿鸣拍了板。
 

    她在拍板前,还悄悄问过岳飞“若敌自西山而出,附城可拒敌么”
 

    岳飞认真想了一会儿, “西山虽地势高,山下却正有滹沱河拦阻,就算是秋冬河水结冰,两岸土疏善崩, 壅决无常,断然过不得大队兵马。”
 

    他的话说完,忽然一愣,“翻山过去是孟县,有太原府节制,敌从何来”
 

    这就不好说了。
 

    她没有金手指,当初在太原府时也是绞尽脑汁才堵住了金人的西路军,而今人在河北,更没办法保住太原府不失。
 

    但不管哪一路金军南下,都会来打真定府,企图断掉宋军翻山越岭救援之路。所以真定城不仅要挡住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在前,还可能要堵住完颜粘罕的西路军在后。
 

    这就是她来河北修整之后,立刻着手布置救援真定的原因。
 

    真定府也很争气,小坞堡有狗大户修修就罢了,她想在城下起一个附城,费时费力,竟然也有人接了这个活。
 

    当然,人家不是活雷锋,人家也要回报的。
 

    不同于那些想塞少年给她的狗大户,真定曹家塞过来的是一个儿子。
 

    曹家原在真定府灵寿县起家,但发家后就开始四处购置田产。有些是祖产,有些进了宗祠,有些则是每一代的家主继续搞土地兼并的成果。灵寿有多少田地房产就不计了,光是在真定城内差不多占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地盘,称得上一句曹半城。
 

    但经历过围城之后,门庭看着就有些残破,就连门前的石狮子都缺了半个脑袋。据说是完颜宗望用投石车试探性攻城时,在城中全面开花导致的。
 

    但曹家人也不忙寻石匠来修,反而连同家养的工匠一起送去了刘韐处,支援守城。
 

    帝姬的车驾行来,看缺了半个脑袋的石狮子依旧镇守门前,反而显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威严气势。
 

    “寒门草舍,不敢称诗礼名门,只是祖上戎马征战,而今儿孙再不肖,也不会被区区胡虏的几块石头吓到。”
 

    等在门口的是位老夫人韩氏,按曹家的族谱来算,韩氏是曹傅的儿妇,也就是曹佾之子曹诱的嫂或是弟妹,曹家家大业大,曹佾是弟弟,但因为官做得大,这一支留在京城;曹傅是哥哥,但子孙多守祖宗家业。
 

    蜀国长帝姬的车驾刚出了滏阳,曹家立刻就准备起来了。
 

    他们的理由特别得体论关系,他们是驸马都尉曹溶的本家,帝姬既然驾临真定城,住在他家比较亲厚;论条件,刘韐给大半个真定城拆得稀巴烂,石头木料都拿去守城用了,体面舒适的房子也不多了,帝姬一心为国奔波操劳,作为真定人,腾出房子请帝姬住下是应有之义呀。
 

    这些话说得也不错,曹家这大院子的确也被刘韐拆了一小半,尤其是前院给普通亲戚们、仆役们住的房子,一路走过去都很凄惨狼狈。
 

    但后面就不一样了,将进五月的园子,郁郁葱葱,有山石嶙峋,枝繁叶茂,在山石与古树之间,又有藤蔓攀附,冷冽的泉水自山石下潺潺而出,飘着一点两点的落花。
 

    帝姬见了,就轻轻点头“百废俱兴之中,也有这样一处桃花源。”
 

    围在她身边的女眷们就互相看一眼。
 

    家里有功名爵位的男人往滏阳送了表,但帝姬婉拒了。
 

    她说,曹家虽好,也亲厚,但她来此不是为了静养,而是有许多公务要处置,还是不要叨扰府上的女眷了。
 

    这话也并不是推辞,自从她进了城,无数双眼睛都在默默盯着她,看她每天忙得跟个陀螺似的,城外的地势她要看,金军扎营过的地方她要看,俘虏或是伤员她要看,城墙破损情况和缴获的一些攻城器械她还要看。
 

    大家原来以为宗泽是统帅,帝姬是个吉祥物,现在发现帝姬才是真正决定调兵遣将的主帅宗泽擅长的是处理一切战争相关事务,兵马调度粮草运送城防维修,唯独在仗要如何打这件事上,他是放权的。
 

    看到这一幕,确认了帝姬的权势后,曹家就更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