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侠客梦(第2页)

 二人密谈。

 赵一凡这才得知,原来昨夜螳螂捕蝉黄雀之后的背后,还有一条毒蛇,在暗地里盯着黄雀。幸好,未让它得逞。

 这条毒蛇,若猜得没错,便是太后。

 据苏若所言,自赵一凡与那两个黑衣人出府之后,时隔不久,又有一黑衣人潜入府内,在房中搜索。显然是为了密诏而来。苏若见状,便主动出击,与那人对打,试图抓住她。即使擒不住,至少也要将面纱撕下,见得真容。

 出乎意料,那人武艺出神入化,在苏若之上。二人在赵一凡房中交手之后,一时都难以制服对方。未避免闹出太大动静,那人便趁着夜色离去。苏若追了一段,体力不支,只好放弃。

 听完苏若的一番描述,赵一凡只觉背后一阵凉意飕飕而来,令他胆寒。自打从王府归来,装密诏的漆盒就被他带回来,放至房中的一处暗格之内。若是此人久居江湖,翻出密诏是迟早之事。幸好,他多了个心眼,命苏若只管保这间屋子万全,别的自有他来处置。

 “七郎,此人从体态和武艺上来看,应当是个女子。”苏若肯定道。

 又是个女的?!赵一凡的头皮一阵发麻。可别又是个紫烟。冷也能把人冷死。

 这个神秘的女子,究竟是何方神圣?!难道是江湖中人?若真的如此,赵一凡只觉事情变得更加严重。看来太后已经无人可用,只得在江湖中招募杀手,来完成此事。这看来似乎像是一对悖论。

 这类杀手,是处于体制外的一种人物。它们有自己的组织,而且往往纪律严明。与官府绝对划清界限,井水不犯河水。所干之事,谈不上触犯律条,但也非光明正大。是游离于官府和民间的边缘力量。它们神秘,但也绝非可怕。不滥杀无辜,也会成人之事。看中的,无非是个“钱”字。

 如今,它们居然会被牵扯进来,可见,这其中,必然是有隐情。想至此处,他的脑海中,想起一个人来。

 若非他,太后又怎会办成如此机密之事?更不会主动招惹江湖中人。至于西夏人,依太后的聪慧狠辣,自然更不会对其说出详情,只不会过是借刀杀人罢了。

 此人,便是张德忠。

 一想到他,赵一凡的拳头紧攥,一股怒火喷薄而出。他怎么也想不到,事已至此,他竟然还会玩弄把戏!而自己居然会再次上当,简直是愚不可及!

 他知道,事到如今,再去相信什么约战之事,就是自投罗网。敌人的拖延之计,他不能再置若罔闻。

 首先要做的,便是调查张德忠。看他最近与什么人往来。若是无任何结果,也必须尽快除掉他,以免再中其奸计。

 次日,他叫过二箫来商议。

 小箫听后,灵光闪现,咧着嘴笑道:“我知道那女子是谁,绝不会错。”

 看小箫如此信心十足,赵一凡有些急不可待。

 大箫沉默半响,郑重其事道:“这也只能是猜测。不见得十拿九稳。”

 看着这二人似打哑谜,赵一凡皱着眉头,不知何意。

 大箫喝口茶,娓娓道来。他们二人常年在江南行走,自然对驻地在杭州,名扬江湖的风云会耳熟能详。

 风云会,兴起于唐末。乱世中,惩奸除恶,劫富济贫。势力急速扩张。在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瞅准时机,暗中助他一臂之力。大宋一统,也有它的一份功劳。赵匡胤坐稳江山之后,风云会识时务,主动大量解散,转入地下。宋太祖念其有恩,也不予清缴。后来,一直与官府保持距离,自成一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又有自知之明,在夹缝中生存,势力虽小,但也不容忽视。

 传闻,入风云会,条件极其严苛。但是,每年都有不少人慕名到杭州,为的,只是体验一番。即便是首轮被淘汰,日后提起这一番经历,也足以让旁人羡煞。

 听至此,赵一凡的回忆中也渐渐浮现出关于风云会的种种。看来,是他将记忆未曾调出,而并非不知。

 是男儿郎,与生俱来,都有一种侠客梦。仗剑天涯,气贯长虹,洒脱诗意,豪情壮志,一展抱负。风云会,无疑给了一个男儿成就此梦的天地。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赵一凡轻声吟诵着李白《侠客行》中的诗句,神思游离于天际,这是一种太过美好的梦,超越了现实。

 沉吟片刻,赵一凡低下头来,细细思量:前天晚上的那名女子,难道真的是风云会的不成?若是真的,那她又为何会加入这样一个男人为主导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