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移民失败(第2页)

 李旦本就有意要提拔他们,于是开朝不久,便拜狄仁杰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算是正是拜了相,可以进入政事堂参与政事决断。 

 姚崇则擢升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算是破格拜了相。 

 张柬之则由监察御史擢升为中书舍人。 

 宋璟则擢升为御史中丞,提拔重用。 

 ... 

 除了提拔了一批能臣,李旦又将一些庸官转出了朝堂,多是去了一些地方任职闲差。 

 如此一来,整个朝野上下一片清明。 

 有了一群贤臣能臣相佐,李旦倒也轻松了许多。 

 只不过,李旦一直惦记着改化契丹之事。 

 这一日便招来各位宰辅,问起了各地召集的流民情况。 

 “朕之前让各地召集流民前往营州一事,有什么进展了?”李旦问道。 

 “启禀圣上,据各地上报的数量来看,似乎并不乐观,南方诸州无一流民愿意营州,只有幽、檀、燕等州上报不足一百名流民愿意前往...”刘祎之回道。 

 “不足一百?且都是营州附近州的流民。”李旦面色顿时暗了下来。 

 刘祎之其实没有明说,真实数据连五十人都不到。 

 “朝廷给土地和房屋的?为何这么少的人愿意前去?”李旦问道。 

 “营州乃苦寒之地,一年有半年的时间非常寒冷,南方诸州的流民担心忍受不了那里的气候,又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只怕适应不了...”刘祎之早已了解清楚了,听闻李旦问起,便直接说了出来。 

 “南北气候差异非常大,难以适应,这一点倒也能理解...”李旦的面色稍解,点头认可。 

 南方的不去,可以理解,但是北方诸州的却不愿意去,这就让李旦有些不解了,于是问道:“只是为何北方诸州的流民不愿去呢?” 

 “营州,乃是原松漠久地,是牧民的牧场,突厥、契丹、奚人、室韦...多个部落生活在那里,他们都是一个部落汇聚在一起...流民去了那里,人数少,势力弱,即便是分了土地房屋,也守不住,倒不如到中原地带打些短工来的实在...”刘祎之回道。 

 刘祎之的话有理有据,李旦听完,皱起了眉头,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也不是他想看到的,与他设计的初衷完全不符。 

 大唐现在也就六百多万户,四千万左右的人口,中原和南方有很多荒地可供开垦,根本不用去营州那么寒冷的地方去。 

 到时候,好不容易开垦的土地,不仅只能种植一季,而且还是个外族汇聚的战争之地,生活物资还很匮乏,贸易也不方便。 

 就像是从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一下子去了边远村落一样,无人想去。 

 李旦摇了摇头,心道,看来想要通过鼓励移民去营州,怕是难了。 

 李旦又想到了强制移民,但是又怕引起民众的激烈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