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有信 作品

第 93 章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2(第2页)

 

    想通了这一点的李斯顿时冷汗直冒“后世的所有援救,其实都是自救”
 

    君臣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慎重。寻访海外诸国只是一个开始,寻到后的交涉,才是应该长足计划的。
 

    汉朝。
 

    “御敌于国门
 

    之外。”刘彻咂摸着这句话,越品越觉得和自己的心意。
 

    诸卿啊,你们看。”
 

    他向众臣分享着自己的心得“打仗嘛,就要到别人的土地上去打,等到寇敌犯边,我们的边境岂不是要先遭折损所以最好的是主动出击,将敌人阻隔在国门之外。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开嘛”
 

    他灵活运用着从水镜里学来的战略名言“我们要善于汲取后人智慧,先发制人,一劳永逸”
 

    e
 

    满朝文武被说得嘴角一阵抽搐,真就说什么都能和打匈奴联系上呗向来只听说过汲取先人智慧的,这下好了,在他们陛下嘴里变成汲取后人智慧了
 

    众臣难得哑口无言,但刘彻并不打算这样轻易让自己的话落在地上,他开始点名发言
 

    “桑弘羊,你觉得如何”
 

    桑弘羊心中叫苦不迭,哪能不明白自家陛下的意思,恭恭敬敬道“陛下圣明,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臣知陛下心焦,军费方面,臣亦有所筹算”
 

    桑弘羊将准备的话小心翼翼地和盘托出,深觉打匈奴快成陛下的一块心病,也要成自己的噩梦了。
 

    乡野。
 

    刚刚对后世援越行为表示质疑的男子再次挠挠头,用胳膊肘撞了撞旁边的青年道“嘿,兄弟,还真有用啊”
 

    他是个庄稼汉,不懂什么家国大事,他只知道如果后世不帮助其他国家,自己同样会陷入危险之中,既然这样的话,那就帮帮呗
 

    他甩甩脑袋,一面觉得后世人似乎生活得很危险,一面又觉得他们似乎被保护得很好。
 

    三十五年,小半个世纪,医学的研究从来都不轻松,那么,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又是如何攻坚克难,研制出青蒿素,解决了疟疾这个千古难题的呢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他们的成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李时珍率先抢答。
 

    “大医精诚,治病苍生,是医者的仁心与责任感支撑了她。”孙思邈捋须感慨着。
 

    东晋。
 

    葛洪摸摸下巴,小声道“前代医学典籍的惠泽也很重要吧”
 

    他不是贪功,是真的觉得青蒿这个字眼眼熟。
 

    太极宫。
 

    李世民语气认真“523项目为国家所部署,国家的支持也很重要。”
 

    他思考了一下问长孙无忌“你说朕也支持药王研究什么医学,他会不会来朕还能设个孙思邈奖。”
 

    长孙无忌
 

    敢情设奖那事您不是说着玩的啊
 

    他在心里抹了把汗,觉得自己陛下这想法虽然天马行空了一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说别的,他对陛下半生戎马身上埋的那些个暗伤也有些放心不下,药王若是能来长安再好不过。
 

    想到这里,他劝慰道“医者仁心,为苍生计,臣想药王会考虑的,当务之急还是先找到药王为要。”
 

    “辅机说得对,让底下人加紧动作去找。”
 

    早被宣来同看的太医令默默地缩在一旁,心里又是纠结又是辛酸。
 

    陛下心心念念寻访药王,这是对他们太医署不满了啊但那可是药王诶大唐顶尖的医者,能见一面这辈子都值了。再说,孙思邈奖什么的,听着也很让人动心啊
 

    东汉。
 

    医圣张仲景微微一笑,一派平和之气“既是团队,协作互助也很重要吧”
 

    我们可以看到“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这一节。第一阶段,屠呦呦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又从其中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的身上测试抗疟效果。
 

    东晋。
 

    葛洪摇摇头“两千方药,无异于大海捞针。”
 

    “是啊。”鲍姑点点头“药理上讲究君臣佐使,还需判断出是哪种草药最有裨益,其间种种,艰难不足为外人道。”
 

    她也是医者,通晓医理,最知道辨方识药的难处。听到这里,不由得对屠呦呦更为敬佩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屠呦呦是很舍得下苦功的人,脚踏实地。但有时候收获并不是及时性的,初始阶段的研究效果并不好。课文中隐藏了一些细节,我们来补充上。
 

    最开始,屠呦呦和团队其实将目标锁定在一个调味品胡椒身上。
 

    “胡椒”嬴政狐疑着将目光望向夏无且。
 

    夏无且接收到君王的询问面露难色“回陛下,臣未曾听说过此物。”
 

    嬴政眉心微蹙,一旁的李斯适时接过话头“莫非是番邦异族之物”
 

    中国之外,盖称为胡。嬴政点点头,又注意到前面一个词“胡椒是调味品”
 

    明朝。
 

    李时珍眼前一亮,他对胡椒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他新近编写的本草纲目中还收录过
 

    “胡椒主暖肠胃,除寒湿反胃、虚胀冷积,阴毒,牙齿浮热痛,所疗之症有相类之处,但尚不能武断确认吧”
 

    他揣测着,也有些说不准了。君臣佐使,一味药施治,他亦不好断言。
 

    研究数据显示,胡椒对疟原虫的抑制率高达84。这个结果让众人感到振奋,于是屠呦呦和同事带着胡椒提取物前往海南疫区开展临床试验,患者服药之后,头疼脑热的症状确实有所减轻。
 

    “这成了”众人露出了迟疑的神色。
 

    但屠呦呦很快发现,病人的血液中还有疟原虫存在,这个引发疟疾的元凶并没有被消灭。
 

    “疟原虫虫子”
 

    梅尧臣一下子跳了起来。
 

    “她她她她她说疟疾是因为血液里有虫子”
 

    梅尧臣顾不得其他,撸起袖子猛盯着自己的皮肉看。他又想起刁景纯家那个染上疟疾的侍女,那样一个妍丽女子,血液里有虫子再想想诗圣杜甫也曾深受疟疾之苦,元微之亦多次染上疟疾,就连唐太宗亦曾得过疟疾,他
 

    们的血里都有虫
 

    梅尧臣眼前一黑,只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唐朝。
 

    元稹的脸色也有些不好“我倒宁愿是疫鬼作乱,也好过什么虫子。”
 

    很多得过疟疾的人更是吓得当场抖了抖。这也太渗人了
 

    唐朝。
 

    孙思邈也觉得有一些膈应,但面上还算镇定,他思索着“黄帝内经曰,痎疟皆生于风,阴阳正邪相争,卫气与邪气相合则发病,此为疟论之要。但似乎后世认为,疟疾发病之因另有其他”
 

    “疟原虫”他兀自沉吟“疟原虫在血中,是否亦可算一种外邪但这疟虫又是如何到血液中去的呢他们又是如何看出血液中有疟虫”
 

    孙思邈心中疑窦丛生,只希望水镜能多讲一点。
 

    同事心灰意冷离开了,屠呦呦却没有放弃,她从胡椒的各个部位提取了120多个样品,逐个实验,但每一个都宣告失败。
 

    “等等”李时珍顾不得叹惋,他瞪大眼睛“胡椒身上能提取出120个样品”
 

    对于某些名词的陌生并不足以阻止他理解这句话,自然也就更让他惊讶。胡椒他很熟悉,这个东西竟然能提取出120于种东西
 

    “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李时珍觉得不可思议,又忍不住有点眼红。他听得出来,后世的医药钻研和现在并不相同,可那种令他们匪夷所思的钻研方式,对医者又有着无可救药的吸引力。
 

    一时间,李时珍的呼吸都有些灼热了。
 

    经过了这次打击,屠呦呦才将目光投在了青蒿之上。但实验结果还是不尽人意,青蒿的抑制率还不如胡椒。
 

    屠呦呦没有灰心,她觉得这么多民间方子提到青蒿肯定有它自己的道理,她充分相信几千年来的中医药智慧,于是带领团队大量翻阅文献,寻找答案。
 

    终于后来被展示过无数次的一段话出现了。
 

    只见水镜中画面切换,一段简洁的话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之,绞取汁,尽服之。
 

    葛洪肘后备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