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 青蒿素后续+拿来主义序(第2页)

 

    提交了作业的墨家弟子高兴地昂起头,他们对所谓“科学家”也不甚清晰,只是先前楚棠提过自家祖师的名字,就试探性地写了一下,不曾想竟被专门拿出来夸赞这下好了,有了水镜褒扬,墨家一定会声名再起
 

    秦朝。
 

    嬴政若有所思“先时墨家反复陈说兼爱非攻之论,其徒又多有巧技,不意墨翟之声名,在后世仍被朕低估。”
 

    李斯虽对水镜称道其他学派有些许警觉,但还是回道“陛下当日已诏墨家巨子入咸阳,其人多有巧思,想必对大秦定有良多助益。陛下高瞻远瞩,臣敬佩。”
 

    嬴政对臣子的奉承不置可否,墨家这些时日来确实折腾出了些新玩意,他倒也有留心一二,毕竟科学的重要性,初唐已经说过了。
 

    他忆起楚棠先前曾说,墨子是什么光学第一人,如今又重申其在科学一途上的鼻祖地位,重要程度简直拉满,如此反复提及,他嬴政想忽视都难。
 

    始皇陛下思忖着,是否要给墨家专设一门,予以更大助力。
 

    西汉。
 

    刘彻有些惊讶“地动仪能预测地动”
 

    这可是个好东西啊刘彻咂摸两下,思忖自己往后也该多注意注意那些
 

    百工之人。
 

    东汉。
 

    年轻的张衡神情微讶,随即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楚棠所说的地动仪给造出来
 

    还有同学写到了宋应星郭守敬沈括等等,这好像是我先前提过的大家也可以写点现代的嘛,研究资料更好查呀
 

    众人呵呵,好查。
 

    “你倒是查给我们看看啊”
 

    最好是多展示几篇,也好让他们多汲取一些后人智慧。老祖宗们一边哼哼一边在心里打着小算盘。可惜楚棠不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听不到前辈们的心声,简单提了两句作业后,她继续开启新课的学习。
 

    这次的作业就说到这里,总之还是希望大家踊跃提交,主要是咱先前太高了,u真的会期待。好啦,下面我们来学习新课文。
 

    之前有过一部纪录片,比较老,探讨的是文化问题。
 

    文化啊诸位文人学者精神一振,这他们熟啊眼看着又回到文学主场,一众诗人词人又紧张起来,纷纷期待自己的作品是否可以登上水镜。至于什么“纪录片”,选择性忽略。
 

    这部片子如今已经不太能看到了,我也是道听途说。它的主要思想逻辑大概是这样的。中国文明起源于江河,属于大河文明,是黄色文明的代表。
 

    “不错。”
 

    孔颖达等人满意地点头“周起于黄河,吴楚越又源于江畔,大河文明这一说法倒也恰当。”
 

    李世民也很满意,大唐万国来朝,华夏文明可不就是代表吗
 

    西方文明发端于大海,属海洋文明,是蓝色文明的代表。
 

    “这是意在探讨中西文明之不同”不少学者对此类问题还比较感兴趣。
 

    河流最终会流向大海,所以黄色文明最终的归宿是蓝色文明。
 

    孔颖达的笑容僵在脸上“她说什么”
 

    谁的归宿是谁
 

    李世民的脸色同样一瞬间不好“我华夏文明的归宿怎么就成了西方”
 

    汉朝。
 

    刘彻冷笑一声“有此言论,其心可诛。”
 

    明朝。
 

    朱元璋拧着眉“就算其后中华势微,后辈不也一雪前耻了么怎么会有如此数典忘祖之论”
 

    “荒唐,简直荒唐”
 

    一些儒学士子更是气得发抖,他们向来自诩为正统,如今听人说本国文明不如他国,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脑中引经据典,就要开始一番针锋相对的驳论。
 

    也有一些态度更为平和的摇着头表示不认同“各美其美,天下大同才是正理,怎的要这样分个高低,还是如此贬抑自己”
 

    短短一番话在诸朝引起轩然大波,文人雅士也不再想着自己是否能被提名了,都在为这所谓的“河流入海”论糟心,更有人不爽地开始迁怒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今天起我讨厌这句诗。”
 

    围观众
 

    倒也不必如此。
 

    相信大家应该都能听出其中的问题所在,也正是因为这种“别致”而又“大胆”的提法,这部片子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如今,此种观点已经随影片一起被历史所淘汰,但是,对于不同文明的探讨却是不曾停歇。如何对待本国文明如何看待外来文化这是一个百年命题。
 

    那么,百年前的智慧是否有参考价值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学习。
 

    画面一转,众人眼前出现六个大字
 

    拿来主义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