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 章


 *

 登州禁军有水师也有步军马军,各军分散驻守登州各地,和数量众多的厢军共同防范外敌维护登州治安。

 包拯等人来的路上并不安稳,他们刚进登州就遇上了劫匪,或者说,遇上了走投无路不得不打劫过往行人来活命的穷苦百姓。

 他们带的人并不少,没有摆出仪仗也能看出来不好招惹,劫匪看到他们队伍中都是青壮便会打退堂鼓,所以一路上就算有劫匪也不敢露面。

 比起他们这种人多车少的队伍,后面人少车多的苏通判才更容易被打劫。

 但是那些扛着锄头连站都站不稳的“劫匪”明知道抢不过却还是冲了出来。

 官府征粮征的太多,陈粮已经吃完,新粮还没下来,青黄不接日子过不下去,不出来打劫的话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得饿死。

 朝廷征收粮食有一定的数额,如今没有灾荒,不该有粮食不够吃的情况发生。

 然而那些落草为寇的百姓却说,官府以朝廷要抵抗外敌为由加收粮食,整个登州的农人都过的异常艰难。

 “朝廷抵抗外敌?什么时候的事?”白玉堂有些摸不着头脑,他的消息还算灵通,可也没听说登州这边有外族来犯。

 别说是西北党项和北边的契丹,那边离登州远的很,就算开战也征不着登州百姓的粮。

 展昭点点头,“朝廷征收粮食有定例,近些年并没有让登州百姓多交粮,肯定是登州官府私自做主增加赋税。”

 百姓瘦的皮包骨头不像是撒谎,包大人便让人给他们些钱财买粮度日,虽然不知道登州有多少吃不上饭的百姓,但是既然遇到了就不能见死不救。

 他们没法立刻让登州百姓都吃饱肚子,目前能做的就是能救几个是几个。

 白玉堂啧了一声,“这么说来,登州的上任通判可能是因为发现账面不对才被杀害。”

 放在明面上的财政赋税账册肯定不会大大咧咧的把所有东西都写上,但是通判和知州共主一州之政,时间长了肯定会发现不对劲。

 难怪李坤提起通判时那么个语气,看来上任通判不肯同流合污给他留下了很大的阴影。

 这种事情不拉通判入伙随时都有被弹劾问罪的可能,他们肯定不乐意留那么个隐患在身边。

 要么入伙要么死,连睁只眼闭只眼的机会都不给。

 可惜了上任通判。

 包拯目光沉沉,“海防驻军皆是精锐,指挥使治军有方,水军军容壮盛,本官巡视完水师营便返回州城。”

 “不着急不着急。”白玉堂摆摆手说道,“大人,景哥儿估计要和那程元杠上,您可以在水师营这边多留几天,等他把人忽悠的差不多了再去给他撑腰。”

 报仇这种事情还是亲自动手更痛快,区区程元不劳包大人费心。

 包拯不太放心,“白护卫,登州已有一任通判遇害,景哥儿虽然聪慧,但毕竟年纪小阅历不足,在地方官府里怕是要吃亏。”

 白玉堂想了想,摇摇头,“大人,我觉得吃亏的会是别人。”

 虽然那李坤看着有点东西,架不住程元是个蠢的。

 包大人也说了他们景哥儿年纪小阅历不足,巧了,李坤和程元也都这么觉得,轻敌没有好下场,天底下可没有阅历浅就办不成事的道理。

 公孙策也说道,“景哥儿已经察觉到登州有不妥之处,有白护卫在没人伤的到他,敌暗我明的情况下,让他历练历练不是坏事。”

 现在没经验没关系,在登州当几年的官就有经验了,包大人一直跟在身边保驾护航的话他什么时候都没经验。

 “就是就是,让他历练历练不是坏事。”白五爷小鸡啄米般点头,说完正事后又开始说小诸葛的厉害之处,“包大人,景哥儿这挑人的本事真的没的说,以前感觉老沈不显山不露水,在江湖上也是平平无奇,带出门了才知道他是真有本事。”

 谁说只有武功高才是有本事?他感觉他能打十个老沈,但是一个老沈就能忽悠十个他。

 之前在京城时他天天不着家还没什么感觉,离京后最开始有包大人他们在身边也没什么感觉,直到到了密州市舶司他们开始单独行动,哦豁,那叫一个游龙入海猛虎归山。

 他觉得就算他不在登州,登州境内也没人能算计他们苏通判。

 包拯不着痕迹的点点头,由此可见,只要他们愿意听从调遣,能为朝廷排忧解难的江湖侠士不在少数。

 朝廷的确有必要设一个专门处理江湖事务的衙门,先前景哥儿和官家说了下想法,不知道官家是怎么想的。

 等襄阳王的案子结束,他便也上疏请官家设新衙门,有他开口的话朝中的阻力应该会少很多。

 唔,也有可能会阻力更大。

 包大人很有自知之明,他的人缘不怎么好,事情还涉及到朝臣避之不及的江湖,咳咳,要不还是让他们年轻人自己去折腾吧。

 白五爷连说带比划,就差把小诸葛给说成真诸葛了,“也不知道他以前怎么想的,有

这本事干什么不行,何必总是投奔那些江湖豪强?”

 “人各有志,五爷家境那么好不还是一样出来混江湖了?”展昭拍拍他的肩膀,让他不要掉以轻心,“五爷,四海钱庄在登州境内名声极大,那李坤身边应该有不少能人。”

 包大人没怎么在州城停留,只修整一夜便启程来了水师营,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一路上也听说了不少四海钱庄的事情。

 四海钱庄是大宋有名的钱庄,在大宋各地都有分号,进入州城之前,他们听到的庄主李坤名声极好,是个人见人夸的好员外,进入州城之后情况就变了。

 李坤住在州城,他要是乐善好施的好员外,进入州城后理应名声更好,但是州城的百姓提到四海钱庄的时候像是有什么忌讳,能不提就尽量不提,就算提到也会用各种代称。

 要不是他又去街上转了转,根本听不出坊间谈论的就是四海钱庄。

 一个钱庄就能让州城百姓畏不敢言道

 路以目,只怕不会是简单的钱庄。

 通判身边有亲信属官,州衙也会派衙役守卫官舍,能让一州通判神不知鬼不觉的急病暴亡还没人敢进京告状,李坤手底下肯定有替他干脏事儿的人。

 白玉堂点点头,“放心,五爷有分寸。()”

 他在李坤轻飘飘要杀人灭口时就知道四海钱庄不简单,离开李坤的宅邸前还特意在宅子里转了一圈,武功高强的杀手没见着,喝酒赌钱的打手倒是见了不少。

 可能他去的不巧,能用的人都被派出去了,所以宅子里只剩下些烂鱼臭虾。

 不过没关系,反正他们接下来还要打交道,以他们苏大人的拉仇恨能力,想必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来刺杀。

 展昭:……

 要不他也去州城吧。

 本来一个景哥儿就已经很让人不放心,再加上个更让人不放心的白五爷,他已经能想到州城接下来会怎么鸡飞狗跳了。

 他不跟着的话,让张龙赵虎过去也行。

 以前总觉得张龙赵虎不够稳重,现在看来,稳重不稳重还得看和谁比。

 展昭凑到包拯身边嘀嘀咕咕,他不担心景哥儿会不会遇到危险,只担心白五爷气过头了直接杀人。

 白玉堂本来假装什么都没听见,听到展昭这么编排他立刻喊冤,包大人,我冤枉,属下最守规矩,绝对不会动不动就杀人。?[(()”

 他又不是不知道四海钱庄勾结官府干坏事,提前有了心里准备不管查出来什么他都不会气过头。

 白玉堂已经不是曾经的白玉堂,在朝廷能将坏人绳之以法的情况下他还嫌杀人脏了他的刀呢。

 “白护卫赤子之心,有白护卫效力是朝廷之福。”包拯一本正经的夸了白玉堂几句,等白玉堂被他夸的有些不好意思,大手一挥让张龙赵虎换上便衣和他一起回州城。

 白五爷:哈哈哈哈哈哈……啊?

 张龙赵虎看上去相当开心,当即上前抱拳领命,然后挪到笑容僵在脸上的白五爷身后听候差遣。

 白玉堂看着一左一右两个眼线,满眼控诉的瞪向展昭。

 他又不是初出茅庐处处沉不住气的毛头小子,至于这么不放心吗?

 展护卫挺直腰杆,义正言辞的说道,“苏大人初到登州人生地不熟,我等更应恪尽职守为大人分忧。”

 白护卫:……

 恪尽什么职守啊?你家大人在后面坐着呐!

 营帐中热热闹闹,日头偏西,士兵轮岗,暮色很快席卷而来。

 州城之中,苏大人看着他万能的小诸葛将新租的宅院打理的井井有条,非常放心的度过了身为通判的第一晚。

 从程元把官印交给他的那一刻起,他便是新上任的登州通判,等明晚见过州中父老和地方官员,他还得去查登州近年来的州政。

 通判说是二把手,其实并不是知州的属官,知州总理州政,然后不管是赋役、钱谷、狱讼还是其他兵民、户口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和通判商量着来。

 () 知州的政令要有通判的同意才能生效,州衙里的大小官员行不法之事被发现,通判也有权提出弹劾,所以就算通判的品级低,大部分时候他们也都敢和知州争权。

 怎么说呢,朝廷在制衡地方官上还是有一手的,这么两个官放在一起关系能好才怪。

 虽然没有三权分立,但是有两权分立,知州官高但是没法一家独大,通判有权但是品级低,两边关系不好正是说明朝廷如此安排是有道理的。

 但也有另一种情况,知州通判同流合污,比如他苏通判和程知州。

 知州和通判同流合污,朝廷得到的消息都是他们想让朝廷得到的,如此一来,治下的百姓就该倒大霉了。

 还好他不是真的和程元同流合污,登州百姓险而又险的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