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魔mhqs 作品

第1388章 有的时候,文言文看多了,真的非常容易让人带入进去。(第2页)

 而刘备又不想养着这个白吃白喝的督邮,就想问问对方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贿赂不收不行,是不是?

 结果几次去都没见到人保留被搞得火冒三丈,好不容易见到一次人之后,督邮还羞辱刘备。

 刘备气的直接从驿站里出来,不想搭理都有了,结果走到半路越想越气。

 正应了后世的这句话,忍一时越想越亏,退一步越想越气。

 刘备走到半路越来越气,最后干脆返回驿站把督邮抓了出来,接着绑在外面一顿毒打。

 关羽,张飞两个人都没劝住啊。

 最后还是督邮被打的都快死了才不停的哀嚎哭求,求刘备放过他,最后把刘备哭消气了。

 才放过了督邮一命。

 而《三国志》中关于这一段的记载有一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

 叫先主大怒。

 懂点历史知识的应该都知道,刘备在后世多被人尊称为先主。

 甚至是在明朝还是哪朝时期,还有人为天下的五大剑法做了一个总结。

 其中有一个剑法叫顾应剑法,根据这个总结记载,顾应剑法就出自刘先主之手。

 而五大剑法中的另外一个纵横剑法还是什么剑法是出自马超之手。

 这个五大剑法因为距离三国时期太过久远的原因,所以里面的真实性一直有待考据。

 大多数人对这个记载的看法是古代有习惯将一些事物寄托在先代名人身上的习惯。

 以此来为这件事物增加传播度和可信度。

 说白了就是正事。不能理解的就想一下现在的某些产品打着什么百年传承,千年传承的旗号宣传就明白了。

 这就是和古人寄托先代名人一样的。

 目前都认为顾应剑法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是更大的可能是总结五大剑法的人,只是将这门剑法寄托在了刘备的身上,而刘备本人可能会用剑,但不一定就创造出了这个剑法。

 而《三国志》中的先祖大怒,意思就是说刘备在当时非常生气。其附加的被动效果就和《三国演义》中的云大怒一样。

 差点没把督邮给打死。

 而这一段如果分开来看其实都还好,但如果放在一块来看就非常喜感了。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仁慈,放走了督邮。

 《三国志》中说先主大怒,差点打死督邮。

 只能说《三国演义》为了维护刘备的仁慈,真的是不遗余力的往张飞身上放一些刘备的狠活。

 而《三国志》就实打实的突出了刘备的烈了。

 一言不合就把人打个半死。

 说起历史中的刘备有多强,那还真和《三国演义》里写得不一样。

 博望坡那把火是刘备自己放的,应该都知道了,当时没有诸葛亮,是刘备自己带人打的。

 然后《三国志》中还记载了刘备戎马一生,在江东鼠辈那边知道刘备要伐吴之后。

 孙权和自己的臣子们都人心惶惶,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刘备。

 一切的原因都因为刘备自己不仅是一个可能位列一流的武将。

 本人也十分精通军谋滔略。

 在《三国演义》中记载刘备借了大半个荆州攻打了一个南郡。

 而《三国志》中刘备只借了一个南郡,然后攻打下了大片的荆州。

 这个时候我们的诸葛丞相还在忙活跟孙吴那边交代的事情呢。

 《三国演义》里刘备相当于借了大半个省,然后攻打了一个县。

 《三国志》里就狠了,相当于借了一个县,然后反手把大半个省给打下来了。

 当时连驻扎的地方都需要借别人的地盘,就凭着自己手里的那么点人,硬生生打下来了大半个省。

 而且速度快到孙权那边都没反应过来。

 刘备这么狠的一个人,东吴当时都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刘备的攻打,甚至觉得他们都完蛋了。

 结果就偏偏赶到了那么一个时节,刘备只能驻扎在森林里,然后一把火全没了。

 只能说也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

 关羽赶上了暴雨时节水淹七军。

 刘备却赶上了酷暑时节,只能在森林的阴凉处歇息,结果天干物燥,一把火烧过来。

 现在都难以扑灭的山火,何况在那个时候。

 话说三国里用火攻的好像都没什么好下场。

 周瑜火烧赤壁,然后病死了。

 刘备火烧博望,然后病死了。

 丞相火烧南蛮,然后病死了。

 陆逊火烧夷陵,然后病死了。

 三国时期几场着名的火攻,结果最后都是病死的。

 你那三国时期的火有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