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铁锅炖自己!(第2页)

 更重要的是,王筒的行为,无异于把整个商业街的风气都给败坏了。

 长此以往,商铺之间形成了一种默认的规矩。

 好像不给上面塞钱,事情就办不成一样。

 但是实际上,统计税务流水、上报数据,这本来就是王筒一家人和管理处的分内之事。

 他做这些事情,林氏集团已经给他发了工资了,又何来找普通商铺要钱这么一说呢?

 方言若把一杯茶水放在林建栋的面前。

 “人性就是这样的,总有人手中只要掌握一点点的权力和机会,就会耐不住性子,千方百计地去钻空子。”

 林建栋有些发愁。

 “唉,我只是在想,我们集团总部可就在江州。眼皮子底下的商业街,一个小小的会计都敢做出这样出格的举动。整个公司上上下下,要是真的严查的话,不知道能抓出多少蛀虫来。”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林建栋从来不幻想着,光靠着所谓的企业文化、狼性竞争、主人翁精神等等画饼的手段,就能让底下的员工心甘情愿打工。

 人都是有私心的,但做的事情不能太出格。

 商业街的事情,让林建栋意识到,他对于很多方面,乃至整个企业的管理,都还存在着相当多的漏洞。

 就是这小小的报账一块,就不知道里面藏了多少的猫腻。

 长此以往下去,迟早会酿成大错。

 方言若听了林建栋的想法之后,也是坐在沙发上,陷入了沉思。

 “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根源就在于,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我们虽然设置了很多的监管流程,但是本质上,这种管理,都是一种人治。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脱不开人情世故。”

 比如王筒的上面还有一个林氏集团的监管者,一开始的时候,监管或许还有用,有监管者盯着,王筒也不敢做的太过分。

 但随着时间推移,两人成了认识十几年的老伙计,中间断断续续的互通有无、利益往来,也早已改变了最开始的关系。

 这种情况下,原本的监管体系能不沆瀣一气、监守自盗就不错了,能指望他发挥多少的作用呢?

 方言若沉思了片刻之后,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

 “对了,我们可以增加人员的流动性,每四到五年,甚至每半年对监察人员进行流动,避免上下一气的情况出现。”

 林建栋叹了口气。

 “这种办法,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而且,过度的人员流动,对公司的管理来说,也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说完之后,林建栋像是察觉到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

 “言若,我不是说你的办法没用,只是……”

 方言若轻笑一声,给林建栋添了茶水。

 “我明白的,老林。”

 方言若走到林建栋的身后,轻轻地给他按着太阳穴,帮他舒缓疲劳。

 “老林,很多时候,你不用那么勉强自己。”

 “你已经做到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了。有的事情,或许本来就是这个时代无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