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紫米酸奶 作品

第105章 七零胡同日常(3)(第2页)

 如今沈瑶说什么她就信什么,医院那些大夫都是庸医。

 沈瑶可不知道李念这么想,不然指定要感慨几句。

 李念身为先天不育者,以目前的科技手段根本不能怀孕,和那些大夫的医术没太大关系。

 沈瑶是靠着系统给的生女丹,直接开挂作弊。

 哼着小曲,唱着小调,沈瑶拎着新买回来的猪肉往家里走。

 不料还没进门,就听见前面有吵架的声音。

 沈瑶的好奇心被吸引起来,忙不迭凑过去看上几眼。

 随后便见春晓的那位后娘和春晓的爷爷奶奶,都被抓走。

 沈瑶:……啊?

 “妈,春家是咋回事,我刚看见”沈瑶话不说完,赶紧拉着袁丽关上房门回屋。

 袁丽脸色一变,“你看见了?”

 沈瑶点头,“正好迎面撞上,”想避开都难。

 袁丽叹气,“春家那大丫头,直接将春家给告了。

 不只是春家,春家隔壁的赵家可能也跑不掉。

 咱们整栋楼,都心惊胆战着呢。”

 可能是话已经出口,索性袁丽也没瞒着沈瑶。

 毕竟春家的事,早前就在市中医院闹起来过。

 袁丽见识到得可比沈瑶多得多,几句话就将故事讲的跌宕起伏,最后总结最近老实点,又倒下一批。

 沈瑶:……

 沈瑶实在不知说什么好,春晓,这人确实挺狠。

 春家对不起春晓,春晓反手就拉着春家一块倒霉。

 而且最绝的是,春晓人已经坐上火车下乡去了。

 时下青年下乡,户口都会迁去乡下,春家哪怕后面出来,也找不到春晓。

 沈瑶听完挠了挠头,最后艰难地问了句赵家情况如何。

 她和赵月月的关系属于狐朋狗友,不算特别好但因为同住筒子楼,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关系还可以。

 袁丽摇头,“赵家人没事,就是月月这孩子,怕是得下乡。”

 赵家总体来说就是被春家连累,但谁让赵家自己也有事呢。

 赵月月原本的工作是安排在市医院,就是早前周姥姥和沈瑶说的,当个扫地工或者后勤什么,不需要专业技能。

 可眼下赵家被盯的紧,赵月月亲哥这种已经进去就算,赵月月肯定是进不去的。

 且赵家人口多,除了赵月月和亲哥,下面还有四个孩子和两个老人。

 赵爸赵妈不可能将工作转给赵月月,不然一家几口得喝西北风。

 综上所述,赵月月能做的就是老实读完书直接下乡。

 沈瑶:……

 万万没想到,她们就是早前吃个瓜,结果还能牵连到自己身上。

 沈瑶再一次见到赵月月,是这人趴在书桌前痛哭不止。

 沈瑶不好多说什么,只道要是下乡就选择东北。

 “东北那里虽然冷,但物产丰富,有大山密林,饿不死人。

 去了南面不说环境不适应,就是一年不住闲的干农活,你也吃不了这个苦。”

 转身将赵月月领到外面角落小声说着自己的见解,沈瑶不忘又给对方塞了五十块钱过去。

 “这钱你收着,也是我这么多年自己攒的零花钱。

 都说穷家富路,你离开京市,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手里有钱才保险。”

 沈瑶还是说了谎,她的钱全是自己去黑市用空间里存着的物资卖出来的。

 沈瑶手里还有各种有用的票证,但因自己目前的身份,她不好直接塞给赵月月,解释不清。

 还是多给钱吧,到时候省着点花,足够赵月月应付一开始的困境。

 低头抹了把眼泪,赵月月闷闷地对沈瑶说了句谢谢。

 “我家里的情况你知道,我走之后是指望不了的。

 等我到了东北,安顿好自己,就给你写信寄东西。”

 已经将沈瑶看成自己亲姐妹的赵月月发誓要对沈瑶好。

 从她家的情况发生直到现在,还是沈瑶最关心她(给的东西最实在)。

 沈瑶拍了拍赵月月肩膀,“等我这边上班,给你送点好东西。”

 赵月月得毕业之后才会下乡,到时沈瑶送她几个罐头说得过去。

 六月,是毕业季,亦是离别时刻。

 已经去罐头厂正式上班的沈瑶起了个大早跑来火车站送赵月月。

 手里拎着几个铁皮盒,里边装着各种口味的罐头。

 “收好,去了北方,自己多加小心,有事一定要给我写信。”

 沈瑶站在站边边喊边摆手,直到赵月月坐的这趟火车离开,她才转身去罐头厂。

 也不是非要和赵月月保持联系,但这个年代特殊。

 沈瑶打算后面改革开放一飞冲天,就得提前积蓄人脉。

 再说,她在罐头厂上班,赵月月去的又是物资丰富的东北。

 说不准到时她们两个强强联合,借着关系给双方谋求好处。

 罐头厂啊,虽然罐头不愁卖,但这个年代罐头口味确实单一。

 沈瑶说不准还能靠着东北这地大物博的天然优势给京市罐头厂争取多产出几条生产线呢。

 “小沈,你来了。”

 听见有人和她招呼,沈瑶条件反射地露出笑脸。

 “周姐”

 是她们厂房负责的小组长,一个很严肃认真的人。

 沈瑶得益于有药丸当糖豆吃,干活那叫一个轻松。

 自古以来,优秀分子一向都是很受领导待见。

 沈瑶也不例外,周淑娟就表现的格外看重沈瑶,甚至沈瑶偶尔还会得到周淑娟的指点。

 换上工作的白色工作服,沈瑶和周淑娟一起进厂,干起了枯燥乏味的收捡工作。

 “小沈,一会儿忙完去食堂,今儿有红烧肉。”

 周淑娟过来小声招呼一句,沈瑶顺势放下自己已经做完大半的活,应了一句后转身跟上。

 去到计数组说完自己装好的数量,周淑娟夸赞沈瑶能干。

 “你这么干下去,不用三个月,一个月就能转正。”

 太能干了,一个人做了两个人乃至三个人的活。

 周淑娟看着沈瑶的眼神,就像是看见大宝贝似的。

 沈瑶腼腆地笑了笑,心说她吃了那么多的强身健体丸,一个打五个都不在话下,自然能将活干的又快又好。

 何况是计件的活,多干多赚,沈瑶没必要躺平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