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后山 作品

第67章 继续倒卖水产(第2页)

 已经把一半的配件归整到了这边,蔡老板这个人特别谨慎,每次他都只让人在那台封装机上拆个百来斤卖,所以刘海他们也急不得。

 刚好也给了他时间搞快钱。

 杨三狗就在他边上看了很久,总算明白刘海这几天为何要收集各种国营厂的信息了!

 比如说,云山县国营第十六厂的刀具滞销,可隔壁县国营竹椅厂又需要更换一批刀具。

 就这么隔着十几公里地,竟然没有人想到拉通两个厂之间的供需关系。

 这就是这年代的魅力,只要脑子活跃,胆子大,搞钱非常轻松。

 至于刘海最近想要搞的东西,是黄鳝!

 他通过孙茂才 和县水产科的肖主任搭上了关系。

 黄鳝泥鳅这些东西云山县这边吃的并不多,毕竟水田里到处都是,都更加向往吃一口猪肉。

 但南方那边却特别喜欢吃这些东西。

 就这样,水产供销社肖主任这边接了个死任务。

 云山县有听湖,所以他的任务重,要在二十天时间内弄不低于三万斤黄鳝,三万斤啊,他哪里弄去。

 刚好刘海 找上门了,于是刘海给他打了包票,水产供销社四毛钱一斤收购,刘帮帮他完成这个烫手的山芋。

 刘海算了一笔账,四毛钱一斤,三万斤就是一万二千块。

 他可以两毛一斤向村民发起收购。

 村民们现在大部分都在帮他搞小银鱼,干货的收价是五毛,听上去好像比搞黄鳝实在。

 可实际上呢?

 这是干货的价格,小银鱼浑身都是水分,一般两三斤才得到一斤干货,所以核算成新鲜货的话,估计也只有两毛钱一斤左右。

 黄鳝不同,这年头黄鳝的个头都大,七八两是普遍,一斤的,水沟里都有很多。

 随便找个黄鳝洞一掏可能就是一两毛钱,不爽吗?

 当然了,光靠一个村不可能产量这么多,刘海是准备发动三个村一起搞,包括灵湖芦苇林里也有大量野货!

 三万斤,完全不是问题。

 另外,这样也可以分散村民搞小银鱼的热情,工厂销量跟不上收货,刘海需要减缓收货的速度,但又不能拒绝。

 所以先带领村民们搞段时间的黄鳝最好。

 可谓一举两得,瞬间就解决了厂里现在遇到的问题。

 刘海马上找到了张四海。

 张四海这家伙都快成刘海的代言人了,只要一有事,马上广播通知。

 收黄鳝的消息随着广播通知下去后,村里人很多人都跑到了刘海这边。

 “是不是不打算搞小银鱼了啊,怎么突然一下又收黄鳝了。”

 “就是,小海,厂里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啦,有困难和我们讲啊,大家一起度过。”

 每个人表现的特别真诚。

 刘海站在他们当中笑着说:“大家放心,工厂没有遇到任何问题,这是领导交代下来的任务。”

 “另外也帮大家搞点另外的收入。”

 大家一听松了口气,兵叔笑着说:“我马上回家磨铁勾子去,好家伙,好久没钓黄鳝了,手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