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之雄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个亿的小目标终于实现(第2页)

 “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有先进的拦截系统,你们只要研制一款专门针对火箭弹袭击的防御系统,就能一劳永逸。”秦锋说道。

 这句话一出,对面的人顿时就表示了不满:“秦总,这方案根本就没有实用价值!”

 秦锋好奇:“为什么?爱国者导弹都能拦截飞毛腿一类的弹道导弹了,以现在的技术来说,用防空导弹来拦截火箭弹,应该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啊。”

 铁穹系统是在07年开始研制的,但是,在87年,相关的技术其实就已经具备了,这东西说起来没多难,毕竟,他们面对的那些火箭弹,技术上还比不过飞毛腿,爱国者早就能拦截这种目标了。

 “不是技术上的,而是实用性的,用导弹来拦截火箭弹是非常奢侈的,我们如果这么做了,那绝对会被拖垮的。”

 在弹道导弹的攻防中,一直都有这样的说法,用一美元投入到导弹上,就得需要花费十美元来研究怎么防御,进攻一方是占据成本优势的,粗制滥造的火箭弹价格更是便宜得离谱,而拦截它却很昂贵。

 如果要是研究这样一种系统,技术上没问题,但是经济上根本就承受不起啊,他们也曾经想过用防空导弹拦截,但是想到那铺天盖地的火箭弹,还是忍住了,这根本就是个无底洞!

 秦锋笑了笑:“又不是每一枚火箭弹都需要拦截。”

 对面的大卫人都是眼前一亮,没错,他们没想到这一层关系啊!

 “火箭弹的准头是很差的,其中一半以上的火箭弹,都可能会落在空地上,不会带来太大的危险。”秦锋说道:“你们的这种专业拦截火箭弹的系统,在发现来袭目标之后,第一个要做的不是发射拦截弹,而是进行分析,确定火箭弹的落点,分出威胁等级,在拦截的时候,只拦截那些真正有危险的,这样就可以将需要发射的拦截弹降低到四分之一,甚至更低,这样你们需要投入的资金也会大幅度降低,至于这些高风险的火箭弹,拦截下来,会避免更大的损失,这应该是最实用的选择。”

 “没错,秦总,您说得对。”卡斯比满意地点头:“您的这个建议,值十万美元!”

 大卫人一直饱受火箭弹袭击的困扰,到了07年才决定研制这种拦截系统,他们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才想到了这个拦截规则,只有降低拦截弹的发射数量,才能提升经济性,他们才用得起。

 现在,秦锋提出来这样一个建议,是在给他们帮忙,十万美元花得值!

 秦锋笑了笑:“我做生意,从来都不会让客户吃亏的。各位,接下来我们就签合同?”

 “好。”

 当天下午,首都某办公室。


“秦总,这是咱们首都企业给国家的巨大贡献啊!”王钢兴奋地说道:“一亿两千万美元的外汇,是咱们首都的企业出口创汇的,咱们首都政府也跟着脸上有光!”

 王钢一直都是秦锋最坚定的支持者,如果没有王钢的协调,秦锋也不可能获得首都消防器材厂来发展壮大。不过,秦锋也给王钢争气。

 当初,王钢在会议上据理力争,秦总给咱们创汇一个亿,必须支持!但是后来,大卫人放鸽子,一亿美元的生意没做成,在前几次会议上,已经有人对王钢提起这件事来了。

 当时的王钢有些难堪,但是他只能坚持,出口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有挫折的,这是正常的。现在,大卫人重新找上门来,金额还增加了三千多万!

 当初的合同虽然也对外宣称是一亿,但是秦锋是给客户打折的,现在不仅仅恢复原价,还多要了两千万美元,更重要的是,客户已经转账了七千万过来!

 王钢听说了之后,那叫一个兴奋,立刻就把秦锋给找来了。

 “嗯,我们太平洋集团一定会在首都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创造新的辉煌。”秦锋说道:“王伯伯,您也不用叫我秦总,叫小锋就行,在您面前,我永远就是个晚辈。我的婚事都是您给主持的。”

 王钢点头:“是啊,给你主持了婚事,我好几天心情复杂,我家小芳要是能遇上你这样的……”

 王钢又担心起来女儿。

 “王伯伯,您放心,小芳既然在咱们集团工作,我和阿娇都会留意着,帮忙物色合适的人选的。”

 “嗯,还是说工作吧,你们想要搞个大型炼钢厂,直接在两乡镇钢铁厂的基础上扩建就行了,那边是郊区,审批程序很容易的。”王钢说道:“而且,你们还要搞八万吨的模锻压机,这又是咱们首都工业的一个重大进步啊!”

 别的好说,这八万吨的模锻压机听起来,太给力了!国内的汽车厂不少,但是,八万吨级的模锻压机可没有,甚至全世界都没有!

 秦锋无奈,对啊,现在听起来是很不错,但是以后呢?环保是个垃圾桶,什么都能装进去的,自己这种民营企业,是会首先受到冲击的,自己可不想找这个麻烦。

 “王伯伯,我想要把这个工厂建设在海边,这样,在建设阶段,各种生产设备的运输非常容易,等到完成了建设之后,我们的产品也容易运输出去,这种级别的模锻压机,可以锻压很多大型零件,甚至是去西方承揽外包任务,靠着海边最容易。”

 起落架的大型锻件是长条形的,还能装到货车甚至是飞机的货仓里运输,但是,机翼的翼梁、发动机吊架这些,可都是超长超宽的,更不用说飞机主结构框架,那东西在公路上,可以把所有车道都给占了,还得提前封路。

 所以,海边直接装船,是最合适的方式。

 “如果靠海的话,糖山也不合适,那边靠海的地方都是荒地,并没有什么基础建设。”王钢说道:“你们还不如把钢铁厂设立到开发区,那边挨着海边,运输方便,还已经开发起来了。”

 “开发区?哪个开发区?”

 秦锋的目标是曹妃甸,毕竟这是后世首钢搬迁的地方,但是,八十年代,曹妃甸才刚刚成立了唐海县,那边还没有现代化的工业,他们过去拓荒可不容易,毕竟那边盛产拿着片状物体的小混混们。

 王钢提出来了开发区,秦锋又有些糊涂。

 “津城开发区啊,84年建设起来的,现在那边已经发展起来了,正在继续扩大规模,你们要是过去,他们肯定欢迎。”王钢说道。

 1979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边画了一个圈,从此,那边就进入了新的时代。借着这股东风,在84年,14个港口城市被放开,兴办起来经济技术开发区。

 津城也沾了这个光,原本的一片盐碱地上热闹起来,86年的时候,老领导过去视察,看着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非常满意,还亲自提下了字。

 到现在,那边已经有了大量的配套设施,电力、供水、供暖、学校、医院之类的应有尽有,肯定比糖山沿海要好得多。

 “好,那我听王伯伯的。”秦锋当下就做出了决定。

 “唉,我还是希望你们能把工厂设立在咱们首都,不过,你也有你的考虑,我给你帮忙协调,津城那边要是知道你计划投入一个亿,肯定会用八抬大轿把你抬过去的。”

 “一个亿?”

 “对啊,你们不是刚刚赚了一个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