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星 作品

第365章 李想的婚宴(第2页)

 盘子每个都是光光净净的,菜汤都不留。

 打包剩菜的作法,在这时是大家都想,但又无法成行的事。

 六十年代宴客会丰富些。

 当然大多穷人还是秉持着前面的习惯,只是富裕起来的人家,多了不少选择。

 主食类开始出现二合面或白面的馒头,有些人家实在想炫,又会再添一些花样,比如花卷子,油饼子这类会另加作料的食物。

 菜式依然不多,但是菜量却增加了不少。

 在肉食依旧不足的此时,烩菜照就是解决这种情况的首选方案。

 只不过,配菜这会儿却放的足足的,起码得保证这有肉味的烩菜,每人能吃上一碗。

 肉的形状也尽量用片或者块,如果实在不够,用丝也能理解。

 但是自家这场婚宴的规格到了客人嘴里,跟别家比起来,终究是落了下成。

 来到七十年代,虽然有些地区还是处在穷困的境遇。

 但大城市的各项物资却已经能够得到基本保证。

 哪怕每家每户还是定量买东西,但很少再出现,先前那种有钱有票都买不到东西的状况。

 七十年代中后半期,办大事的时候,大家都是从前半年甚至一年,就开始紧家里的嘴。

 自己攒的,再加上张口借的,想要办一场热闹局气的的婚礼,是大多数百姓人家都能够得着的梦。

 猪、牛、羊、鸡、鸭、鱼、虾,只要准备好钱和票,保证供应到位。

 也是在这个时候,大家开始对摆盘数量有讲究。

 不再一味的追求吃饱,而是开始往吃好的方向发展了。

 八个菜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管怎么的,你得凑齐这么些菜式。

 菜

色另说,要是凑不齐,就不要怪客人摇头回去说嘴,叨你家做事不讲究啦。

 如果但论起今天的花费来说,毫无疑问,李想和秋芳华的婚礼算是这个时期的豪奢婚礼。

 八个菜哪够,他们委托了食堂师傅,定制了十二道菜式。

 其中八荤四素,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

 这种规格,要是有人想要搞事情,如果没有合理解释,恐怕栽跟头是必不可少的了。

 但是李想夫妻俩个却另辟蹊径,采用食堂打饭制。

 选择多,份量却没有一味的多做。

 每个人可选二荤一素,想吃啥,让食堂师傅打啥。

 没酒没烟在中间掺合,就是自助吃饭。

 刚好大家唱完跳完,心情正好,肚子也饿了,这饭吃进肚子里,都比旁时吃的香。

 客人们中有不少领导来参加,有李想这边关系的,也有秋芳华那边的关系。

 领导们都说这种方式好,个别有点小心思的,也不会傻到跟领导们对着说反话。

 到最后,这场婚礼下来,可谓是宾主尽欢。

 开心的笑容成为这场婚礼的主旋律。

 大家对这场婚礼的美好记忆也一直深印在脑海。

 许多年以后,一帮老人相聚谈及,还是会每每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