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 作品

第九十四章 大总统赵学宁千里复仇、叛逆奸贼通銮战败伏诛


 赵学宁已经没有什么想要和通銮说的了。

 从通銮这边出来之后,他又去看了看郑信最后的儿子努克王子,以及他的母亲大奇王妃,安抚了一下大奇王妃的情绪,他就离开了战俘营。

 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他要派人联系一下陈联,看看陈联到了什么地方。

 然后,他需要对吞武里城内被俘获的暹罗官员展开一轮甄别,搞清楚谁能留下,谁需要跟着那些阿育陀耶王朝的旧贵族们一起去死。

 同时,他需要展开对郑信之死与通銮叛逆事件的大宣传,为之后郑信的儿子复位的事情奠定一个舆论基础,并且同时树立兰芳共和国和他赵某人的关键正面形象。

 于是,赵学宁一边派人联系陈联,看看陈联的情况,一边就开始主持对暹罗官员群体的大甄别。

 可以确定的是,以通銮为首的阿育陀耶王朝的旧贵族,因为代表了某种传承,所以都被列入了必杀名单,属于必然会被清洗掉的范畴。

 至于其他的,倒是可以稍微放松一些甄别标准。

 因为别的不说,当初通銮要做王的时候,就已经有一百多个忠于郑信的官员被通銮杀死了,有华人,也有暹罗人,这群人就是不服气通銮,被他干掉了。

 这等于通銮已经提前为他进行了一次甄别,把忠心耿耿不怕死的硬骨头铲除掉了。

 活下来的,不敢说都是三心二意的,至少也是珍惜生命的。

 赵学宁喜欢和珍惜生命的人合作。

 至于宣传工作,赵学宁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他需要成熟的宣传队伍首先开始针对暹罗的华人群体展开宣传工作,宣传几个要点。

 赵学宁指示宣传部门要抓住这五個关键点展开宣传,在最短的时间内树立起兰芳共和国和大总统赵学宁的正义使者、华人之光、华人保护者的形象。

 宣传工作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自从逆袭了巴达维亚之后,赵学宁就特别注重宣传工作,他常说,好的宣传等于一支铁血强军,坏的宣传等于打开自家大门邀请敌人来做客,顺便在自己家里大搞反客为主的戏码。

 所以在军队里也好,在公司里也好,他都会安排专门的宣传工作者搞宣传。

 在军队里宣传军队的纪律,宣传中华的优秀文化,宣传忠诚于国家,宣传保家卫国的理念。

 而在公司里,则宣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主义理念,批判对于军队的负面印象,宣扬军人的正面形象,又针对辫子这种发型进行批判,号召大家剪掉辫子换成正常发型之类的。

 针对南洋华人群体从清帝国内陆带来的一些不好的传统思想和一些陈旧过时阻碍发展的思想,赵学宁都会加以批判。

 什么忠君爱国啊,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之类的,都被他归类为糟粕,大加批判。

 比较幸运的就是,因为人少,且缺少在清帝国内部的那种精英文人和封建贵族之类的群体的阻碍和打击,赵学宁的宣传力量基本上是无往而不利。

 这一点上,就和美国建国前后那段时间有点异曲同工之妙了。

 本质上来说,最初抵达北美大陆的那群英国佬和抵达婆罗洲求生存的华人一样,都是本国传统社会体系中的失败者、loser,在激烈的竞争中落败,又不想饿死,只能润走。

 他们外出,不过是抱团取暖求生存罢了,所以他们的群体中没有那种成规模的利益集团死抱着那点旧思想旧传统不放手。

 打一开始就没有。

 所以,只要组织起强有力的宣传队伍,花上一点时间,基本上就能让新思想站住脚跟。

 话说回来,这年头能来到南洋求生活的华人,又有几个是传统意义上的保守派良民?

 甚至可以说集合在兰芳的,是这个时代中国人群体中最有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的一群人,就算原本不是,现在也被逼的是了。

 保守,要生活和平安逸才能保守,才有保守的土壤。

 这一天两天行军征战打生打死的,整天不是看大猩猩呲牙就是看大鳄鱼呲牙,怎么保守?保守个啥?

 所以赵学宁的新思想宣传在这里还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至少对于大部分没怎么读过书的人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对那些读过书甚至有过功名的少部分知识分子来说,脱离清帝国内陆来到南洋海岛上,本身也是对于他们既往世界观的一次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