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独属于大明 的盛世(第2页)

 基本上都是当地百姓武德充沛,让这些蛀虫们不敢妄动而已。

 除此之外,想要遏制他妈的贪婪。

 就只有增加百姓的选择,降低土地一条路可以走。

 毕竟在许多乱世平定的初年。

 因为人少地多的缘故,乡绅地主得求着佃户耕田。

 否则他们祖祖辈辈坑蒙拐骗来的土地。

 就要变成没人种的荒地了。

 由于劳动力稀缺,以至于佃户的地位,在短时间内得以提升。

 有的身子都能跟地主乡绅,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

 这也是许多人吹嘘的,地主都是好人的明证之一。

 只可惜,这种和睦的情况,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等到人口滋生,乡间再次出现人多地少的情况后。

 就又会变成佃户求着地主老爷种地了。

 如今林澈提出去工厂做工,与移民良策。

 就是要将只有在乱世平定后,百姓才会过上的好日子,强行提前数百年,再次在乡野只见重现。

 ……

 隔壁密室内。

 太子朱标默默的记下林澈的话后,不禁感叹道:“林先生,看问题总是这么透彻。”

 “我大明的士绅地主,对于土地的渴望几乎是无极限的。”

 “所以不论是检举,还是派都尉府检校监督底层官吏,都无法完全解决百姓受到欺压的问题。”

 “唯有主动减少种地的人口,使得大明再次出现人少地多的情况,都无需朝廷再费心费力,百姓的日子自己就好过了。”

 面对这种另辟蹊径的计策。

 朱元璋总算彻底明白了,林澈之前宣讲的,工厂对大明的重要性了。

 如果能在大明各地,修满纺织、化肥、白砂糖厂之类的工厂。

 在海外开拓无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殖民地…

 天下的士绅们,对待百姓的态度,必然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大明也会变成人人安居乐业的乐土。

 迈入连汉唐都没有过的,独属于大明的盛世。

 朱元璋知道,要达到这个目的,还要走很长的路。

 不过他已然下定决心,至少要在有生之年,看到此等盛世的开端。

 于是向朱标吩咐道:“河南之地,百姓一名之事要抓紧。”

 “尽量趁着旱灾的机会,将尽可能多的人转移出来。”

 “林先生已经给了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往盛世王朝的路,但真正能走到哪一步,还得看你我父子的努力,伱懂吗?”

 朱标此时也是信心万丈。

 对于朱元璋的命令,自然是不打折扣的答应下来。

 ……

 再说另一边。

 林澈将工厂与移民的话题,做出了总结后,兴之所至,提起了关于水师舰队的问题。

 “你们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