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第2页)

 一行行的数据和奇怪的字符在纸上展现着。

 宣纸换了一张又一张……没计算器,开立方根只能一次次的计算,算的崇祯那是头晕眼花。

 足足一个时辰的时间,在崇祯手腕酸软的时候,终于得出了结果。

 如果热气球球囊和竹篮自重四百斤,如果燃烧器、燃料、士兵体重和二十枚轰天雷的重量是六百斤,那么球囊的半径是三米三。

 如果再加上安全绳的重量,那么球囊的半径就是四米八,比一间房子都要大。

 除了这两个外,他还从自重一百斤推算到了五百斤,每五十斤一个档,足足搞了一二十张宣纸。

 “好家伙,真是不容易呀……”

 崇祯端起茶杯,一边喝着水一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很是满意,这证明他的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还给老师,也感谢国家的义务教育,否则他也只能一点点是实践了。

 现在除了等王承恩那边的数据外,崇祯还需要搞定热气球的燃烧器,这是决定热气球能不能飞起来的关键所在。

 思索了好一会儿之后,崇祯起身在一边的书架上找了起来,片刻后,一份奏疏拿了出来。

 《大明石脂分布及产出统计》

 这是奏疏的名字,落款人是袁可立。

 这份奏疏是去年龙井关之战时军士用石脂焚烧尸体时崇祯突然想到,这玩意就是后世的石油。

 回京后,袁可立经过统计后,写了这么一份奏疏上来,当时太忙加上没地方可用,也就没有太注重,现在是时候开发一下。

 因为这是如今条件下热气球燃烧器的最佳的燃料,没有之一。

 打开奏疏,崇祯慢慢的再次翻阅着,这份奏疏从石油的记载说起,一直到大明的石油的应用。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将石油称之为“水有肥,如肉汁,燃之极明。”

 宋元时期,人们对这个物质的开采,已经从露天取油转变为深挖开采,出现了以石油为原料做成的固态照明产品石烛。

 明朝时陕西巩昌府(甘肃)、四川大规模开采石油,当地居民用以照明,更是装在竹筒中当作夜行赶路的灯笼。

 还用于车轴润滑剂和一些器具的防腐剂,沥青还被用来修补水桶,酒缸的裂缝。

 诸如煮盐的燃料、制作墨锭、除去牛马羊等牲畜身上的寄生虫,入药治疗疥癬等皮肤病、小孩凉热、惊风,呕吐等状。

 这些崇祯只是大致看了一遍,而后将目光盯在了奏疏中的一页,那是一个奇怪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