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2章

 听着王承恩的回应,崇祯和李若涟均是有些惊讶。

 崇祯轻声道:“既然你知道,那你给朕讲讲!”

 “是!”

 王承恩上前拉了拉崇祯刚刚转身时散开的貂皮大衣:“据奴婢所知,这棉花传入大明有三条路径。”

 “北棉路就是西北丝绸之路,是汉使张骞从大秦(罗马帝国)带回,好像是叫草棉,

 这种棉花生长季短,喜干旱气候,而西域正好适合草棉的生长,而后在宋朝时才从西域传入中原。

 其次是南棉路,南棉路是西南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西汉,比西北丝绸之路大约早上……两百余年,

 连接的是汉与当时身毒,也就是如今的大明和天竺,

 由天竺经过缅甸、暹罗(泰国)、安南(越南)传入云南,之后传入内地的长江、黄河流域。

 第三条路是经过海贸流入,大约起源于三国初期,魏晋之后初步形成,到元朝时由商人带入福建地区。

 棉花的传入和大力推广,才少冻死太多的百姓。

 但有些可惜的是,虽然有三条路线传入中原,但耕地面积不够,加上产量问题,所以,朝廷虽然极力推广,可现在也是远远不够的。”

 “按你这么说,那西域、暹罗是盛产棉花的吧,除了棉花,那边还有什么?”

 “回陛下,西域自汉代以来都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含了如今的乌斯藏(西藏)、叶尔羌(新疆)、吐鲁番。

 乌斯藏主要有小麦、青稞以及一些豆类作物,青稞似乎特别适应乌斯藏的气候,亩产也差不多在三到四石,

 但青稞很粗糙,比较耐嚼,就像是……磨细的草木灰与砂石糅合的在一起,中原人是吃不惯那东西,

 叶尔羌那边主要是产各类水果,产量高且质量极好。

 暹罗和安南那边主要是水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崇祯嘴角一阵抽搐,都特么的活不下去了,谁还管它口感好不好,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呗。

 听着王承恩的回应,李若涟很是诧异,没想到这位平日里低调的中官,却是如此的博学。

 但他搞不懂皇帝怎么从棉花转到了各种作物上去了。

 可不待他细想,就听见了皇帝的话:“李爱卿,朕记得乌斯藏、叶尔羌是我大明的疆域吧!”

 听着皇帝的问话,李若涟脸色一阵变幻,从自豪到可惜,再到愤恨。

 而后低声道:“陛下,成祖年间,整个大明除两京十三省外,还有设有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斡难河卫、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关西七卫就是叶尔羌、吐鲁番等地,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管理如今的乌斯藏西部和拉达克。

 到了宣德三年,因为交趾地方太远,控制不方便,当地人屡次造反,所以就直接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