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安排新房的建设,回报岳家(第2页)

 丰盛得车夫多吃了两碗饭。

 二房两口子收拾碗筷,郭盛安一家人和爹娘商量着新房建设的问题。

 院子具体如下。

 一千多平的三进院子,首先是卧房问题。

 西厢房做主卧,是郭盛安两口子睡的;东厢房是堂屋和厨房,堂屋和厨房隔座墙即可;内院挖个小湖,小湖中心做凉亭;正房做书房,用于教孩子们知识,自己也可以抄书,届时打个书架,将抄完的书籍摆放上去,一开始书房或许空旷,但日积月累,随着书架的增多,空间不嫌大。

 外院可种植些蔬菜瓜果,西面耳房做茅房,东面耳房和后罩房由孩子们自己挑选,如何规划。

 至于倒座房,空间大,夏季堆积柴火,当柴房和杂物间,冬季拿来种新鲜菜。 不过,这样一来还得垒个土炕。

 南方睡的都是床榻,没人见过炕。

 但前朝有北方逃荒来的,可以请教这些北方逃荒来的老人,垒炕的具体法子。

 “放心吧,爹帮你打探打探。”

 郭盛安没说热炕种新鲜菜,全家便以为垒炕是想一家人冬季能睡着暖和一些。

 郭昌珉甚至误以为,倒座房是留给他老两口的,才这么积极。

 郭盛安笑道:“那就劳烦爹了。”

 孩子们那里也商量好怎么个睡房问题。

 柔儿:“爹,我和几个妹妹睡后罩房吧?大表哥睡东面的耳房。”

 郭盛安点头,“这样也好,到时后罩房用帘子隔开。”

 人住的卧房都用石头砌,石灰补漏,其他房间,包括书房都用土坯。

 地窖还是从厨房那边开口子。

 郭盛安在素纸上画好地图,第二日,月娘和爹娘便携图纸找上村长商讨去了。

 郭盛安这次去岳家没带大山,让他留在家中刨木头。

 “先刨木头吧,有什么不懂的,我回来再说。”

 “好的,大舅。”

 督促完几个孩子功课,郭盛安才将两个大箩筐架在驴子背上两侧,自己又背着一个背篓前往岳家。

 背篓里装了四斤干菇、十斤腊肉熏肉、五十斤皮粮、两只腊鸡和两条咸鱼。

 路上没碰到新鲜野味,也没有动物粪便,他便加快了脚程。

 走到岳家所在的村口,已经有人认出他来。

 “哟,这不是老刘头家的女婿吗?怎么有空来?还牵着毛驴儿?带了啥啊这是?”

 郭盛安和气地回应,“毛驴刚买的。”

 “带了啥?”

 “往年岳父岳母接济我与月娘啥,我们便知恩图报啥。”

 先是牛头对马嘴,再是答非所问。

 那人知晓郭盛安不想应,也就看着她年长,才答两句话,便瘪了瘪嘴,不再说话。

 郭盛安疾步走远了,那老婶子才跟身侧的人吐槽:“神气什么?这些年要不是老刘头接济,他们一家人早饿死了。”

 “人家这不是回报老刘头了嘛?是个知恩图报的,比很多人好。”

 “谁知道拉回来的是什么?遮遮掩掩的,该不会是一堆不值钱的干草吧?”

 见一个孩子经过那头驴子,昂头嗅了嗅。那老婶子待郭盛安走远了,才招来小孩:“黑蛋!刚刚你闻啥?是不是驴子两边背篓里装的是驴粪?”

 “阿婆!里面装的是肉!好多肉!味道好大!好香!我鼻子可灵了!全闻到了!”

 “……”够了!少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