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路边的野花,他采了

对方既然愿意跟自己接触,他当然不会推辞。

 王管家嘴角噙着笑,“刚好老爷的小孙孙吵着早食单一,那我就借郭木匠的花献佛了?”

 还是王管家上道啊。

 郭盛安:“那便多谢王管家了。”

 聊完,郭盛安又去了一趟李大夫那里,将剩余的咸蛋交给药童。

 天成教的事情过后,刘柳两家是画上句号了,但李大夫忙碌起来,是为看那些男子的不育症状,至于女子……

 请大夫要花钱,人家可以为儿子花钱,却不愿意为儿媳花那份钱。

 对于这种情况,郭盛安没多管闲事。

 毕竟上世落难了,也没见陌生人管他家的事。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他一个木匠,即便对当初走投无路的柳敏说有机会医治她,她都不抵触,更何况是外人。

 他为什么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又为什么要担上这份责任呢?

 尊重他人命运。

 毕竟当初吃土方子,也不是旁人说几句话就能成的,他们自己同时也选择了这条路。

 女子固然可怜……

 以后有机会了再说吧。

 现在可不是冒头的时候,时候未到。

 在李大夫眼中,他尚且抄过几本医书,到书法了得的地步。习医半生的李大夫都拿这种症状没辙,更别提只抄过几本浅显医书的他了。

 妙手回春可不是在凭空编造上来的。

 转告完药童,郭盛安顺道买了10刀素纸,花了10两银子,才去了绣坊。

 绣坊管事将绣帕凑近了看,嘴里念叨了几句“妙啊妙”后,才道:“原以为你这么久没送来,是要放弃了,没想到还给我带来了惊喜。”

 一个绣坊的绣娘得多少人?管事怎么可能记得住他?怕不是江太闲那边打过招呼了。

 郭盛安心下记住这份情,道:“不怕管事笑话,这是我家大闺女绣的,因是第一次上手,怕搞砸了,来回在自家补丁着手,熟稔了,才敢在绣坊给的绣帕上上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能让管事满意是她的福气。”

 这话说得熨帖。

 管事眉心舒展,道:“我不怕得罪你,跟你明说了。东家专门跟我打过招呼,说是你这边出的绣品,都按正常价收,我原觉得东家糊涂,如今一看是我没那慧眼。

 你这绣帕完全对得起正常价,以后都按照这个标准来,我收你30文一张。”

 “那便多谢管事抬爱了。”

 话是这么说,人情方面,郭盛安并未记在这位绣坊管事身上。

 甭管他自己能力如何,江太闲对绣坊打招呼,那是出于未知情况下。而绣坊给正常价,那是绣帕值这个价,不讲究“情”一事,属于正常买卖,以后也不必还管事什么情分。

 捋清思绪后,郭盛安将恩情和交易的差别说与大山听,让他提前懂得人情世故,总比自己琢磨得强。

 大山提出疑惑:“那该如何衡量还人情的标准?江东家只是动嘴皮的功夫,我是否只需还几句奉承话?”

 听他说话也文绉绉的,应当是旁听下来的效果。

 郭盛安心感安慰,道:“得看自身受到多少价值。

 掌柜原说一张绣帕只收15文一张,江东家不计亏损,强行调至30文一张,多出来那15文,大山觉得能干多少事?

 这还不止一张绣帕的问题,而是往后都能占到这15文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