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笔成书 作品

第69章 天门相逢,一念如初(第2页)

 七日后,姜云恪在张家界与这行商旅分别,临行前,商客们还好言提示自己背着木剑,要小心容易被武陵神府的人看中“请”去,姜云恪致谢后,只身前往天门山。天门山终年云雾缭绕,云海景象变化无穷,兼峰、石、泉、溪、云、林于一体,集雄、奇、秀、险、幽于一身,分碧野瑶台、觅仙奇境、天界佛国、天门洞开四大名胜景区,此时正值冬季,俱是白茫茫一片。

 姜云恪来到天门山寺,向一位僧人直言来找人,那位僧人似是知道他所要找的人是谁一般,在前带路,来到大雄宝殿前,单手合十,另一只手指着殿中佛像下打坐敲着木鱼的老僧道:“施主,这边是你要找的人。”说完就离去了。姜云恪举步进殿,而木鱼声也随之而止,只见那老僧穿着阴阳鱼道服,起身转过头来,笑道:“云恪,别来无恙啊!”姜云恪一瞧正是当年在东离族为了带自己离开与东离长卿激战的一念和尚,不禁大喜,道:“弟子见过一念大师,那日在朱沱镇大师何以匆匆离去,不与弟子早见到您?”一念左手端着木鱼,右手握着犍稚,道:“呵呵……前些日子,贫僧天门山寺有一场法会要开,静空方丈邀贫僧一道主持,心想着天门寺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便答应了下来,故而留言给小二。”

 “原来如此。”姜云恪释然道。一念和尚打量着他,笑而赞道:“六年的时间,你已身聚一身侠气,而且贫僧也听说了你在蜀山论剑大会上一剑败五岳,又与破军、贪狼两人相拼,当真是年少英雄啊。”姜云恪却苦笑道:“大师莫要取笑弟子了,对上那破军、贪狼两人,弟子唯有吃苦的份儿,何来‘相拼’一说啊。”

 一念道:“据说凡是破军、贪狼两人之敌,或者对手,碰上皆无活口,你能从他们手上活下来,也是有些本事的。”姜云恪道:“当初听清姝说是蜀王让他们停手的,不然我已命丧黄泉了。”随后想起一事,问:“大师,您可知这武陵神府?”一念微微动容,凝着眉头,道:“武陵神府自古与世隔绝,据说是源自姜国,行事神秘,还有传言说,武陵神府与东离族一样是传承千百年的古武世家,不涉朝廷事,也不踏江湖道,真可谓是‘世外桃人’。不知道为何,近日以来,武凌神府中人,似乎足迹踏遍天下,甚至北疆、西域、东岛、百越等地俱有他们的势力渗透,而且‘请’了很多天下名杰,似乎是在密谋着一件大事。”

 姜云恪这一路过来,从同行的商旅那里听得只言片语,此刻在一念大师口中又得知武陵神府中人手爪伸得这么长,连大唐以外的地区都有触及,这其中恐怕真有一场阴谋或者阳谋。正思忖之际,一念又问,道:“云恪,你是如何离开东离族的?又打算去哪儿呢?”

 姜云恪将自己与东离长卿的赌约说了一遍,然后道:“年初的时候,我在青城山害了数十条性命,经由凌云寺苦慧大师指点迷津,行善事以赎清罪孽,所以我便想去洞庭湖取来师父的上阳剑,从此走千万里江湖路,平千万件江湖不平事。”一念倏然合十道:“阿弥陀佛,云恪此心此举,当为大善,亦为苍生之幸也。不过那日在太伏镇上,贫僧见你肺腑有伤,强行用力,会引起旧伤复发,此行去洞庭湖,万一遇上武陵神府之人,恐难善了。所以,贫僧便随你去一趟那洞庭湖吧。”姜云恪大喜,谢道:“多谢大师。”随后又怀疑道:“不过那些人只‘请’天下武功高强之人,如今我重伤在身,与常人无异,应是不会有什么危险吧?”

 一念笑着凝视他,道:“云恪,这‘请’人,不一定得请武功高强之人,也可请有慧根之人啊。正如一位带兵打仗的将军,麾下不一定是一群武夫,还要有谋士,这样胜算才大。”当日在太伏镇,他可是碰上武陵神府的人暗中算计姜云恪,不得不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啊。姜云恪细想也是,当下只得点头,与一念没有滞留天门山寺,顶着风雪,直奔向东,三日后抵达常德,已然临近洞庭湖,两人又在沅江住下,明日直奔洞庭湖,此程便就算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