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桃花煞防不胜防(第2页)

 所以没分家前的姚家吃的二合面,都是老太太自己兑出来的,特别会过日子。

 现在石磨在西院老宅,苏怀兰也不愿意再折腾这些琐事,索性在粮站买现成的面粉。

 回来这么几天了,她只恨自己分身无术。她从申城带回来那么多的东西,里面就有用工业票买的尼龙绳。她着急尽快织成渔网,就能让姚德业,晚上去撒上一网。

 也不用去深海区,就将渔网下在林子边,放一个晚上,早上上工前,去收回来。这样一来,他们家很快就能攒下更多的钱财。

 她心里合计着事情,也不走大路,只走在沿着海边的小路,正好一路往北走回家。

 进了家门,她将面粉大米放下,又装了几斤大米,带着猪肉,装到一个篮子里,提着准备去娘家。

 她出了家门,走到后大街,正好遇到老五家的和老四家的。

 这妯娌俩,在给大队补渔网。

 这是大号渔网,是深海里用的大号渔网,一条上百米长都很平常,既然是补渔网,那就要把渔网全部撑开,驾到半人高,才能找到破的洞,将这破洞的地方给补上。

 苏怀兰提着东西往西走,遇到人,也就随意那么答应一声。

 只是老五家的喊完了大嫂,又盯着篮子问:“大嫂,你这是买了什么好吃的,专门去给侄子庆祝呢?”

 苏怀兰也就坦坦荡荡应着:“是啊,我侄子立了功。我过去看看。”

 她知道,老五家的嫉妒,可那又怎么样呢?有本事,也让老太太分家,将他们这房分出去。

 反正他们大房分家了,爱怎么吃怎么吃,她还就提着猪肉去娘家开荤,谁也不能怎么样。

 苏怀兰这一路走过去,没多久,姚老太太在家里,也就听说了,大儿媳提着猪肉去孝敬娘家了!

 姚老太太跳着小脚,又在巷子口指桑骂槐,可惜她骂了半天,每人应她。

 后街那英子在沙滩上捡东西,上岸的时候也听见了,便好心提醒姚老太太:“大奶奶,倩丫家里锁着门!没人在家。”

 姚老太太更气了,合着这骂了半天,连老大这个瘪犊羔子都不在家!

 姚老太太因为更生气了,进了家门,又是一顿不友好输出。

 这不能怪姚德业。原本这个时候,他从船上回来,应该在家里的,可是苏怀兰让他拿着工业票,出去买铅坨子了。这些东西不一定有,得提前去买。

 等苏怀兰这边把渔网织好,装上铅坨子,这渔网才能用上。

 她到了苏家,听着三个小闺女在背三字经,也跟着教了几句,又说着话,跟二嫂一起做饭。

 白荷花也会说话:“这多亏了兰妹,咱们今天中午能吃上猪肉菜和蒸米饭了。”

 苏怀兰也笑:“还是托了铁蛋的福。”

 这边饭菜都做好了,那边二哥跟闺女还坐在东厢房里,埋着头,嘀嘀咕咕说着什么。

 苏怀兰心里越发有劲了,大闺女学本事,看来学的还不错,以后也算有一技之长。

 正好午饭吃的差不多了,一家人坐着闲聊。苏怀兰变得有些像家长了:“二哥,你教了倩丫头这么些天,她学的咋样?”

 苏小舅故意开玩笑:“兰妹,咱们中午吃了你买的猪肉,你这当家长的来查问啦?”

 白荷花一听,也跟着开玩笑:“我说今天中午,兰妹怎么这么大方。还说是为了咱家钢蛋庆祝,我看为了来收买师父的吧!”

 苏怀兰全当自己是个二皮脸:“行,二哥二嫂随便你们怎么说吧。我就问问,我也不懂。这又没有考试,倩丫头学的好不好的,我当妈的,当然要问一下。”

 苏小舅也就换了认真的神色:“倩丫头我没看错。她这才学了多久,听到我跟人说些密法,她一听就明白里面的机巧,能知道这里面的一二三!”

 苏外公听到这个,抬眼问:“那林家孩子,来跟你讨些办法?”

 苏小舅也点头:“嗯,林局想催官运。”

 苏外公摇头:“他爹的墓地,是我给找的,催不催的,都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小舅笑:“我看他大运行到今年,有个偏财运。其实是个桃花煞,这个年代,作风问题后果很严重。我就让他回家跟媳妇生个旺官的孩子去。替他斩桃花,才是我的真正目的。”

 姚倩惊讶的瞪大眼睛:“小舅,那您这样不是骗人吗?”

 苏小舅摇头:“骗人?那要实话实说,很多人根本就不听劝。还有他妻子的八字,要是知道了这事,也会家宅不宁。再加上,他这个偏财还在绝地,是个让他伤筋动骨的桃花煞。这要是真应了事,他啊……搞不好也就到这里了。”

 苏外公帮着儿子说话:“倩丫头,入了这行的门,一定要本着良心,能救能帮的,就尽力去帮。前提是不能坏了因果。”

 姚倩点头:“就是说,帮人有个前提,这个人必须是正派人,是个可救,能救的人,不是个恶徒!”

 她想到那些评价,又问:“那小舅,跟您说的那些一样,这叔叔人从面相,到八字,都能看出是个正派人,您就用了这委婉的法子,来帮他化解?”

 苏小舅点头应是,又提到:“就像那白石猴大队的白家。祖上做了缺德事,小舅我有法子,我也不能帮他们。”

 姚倩一下子惊讶起来:“他们都这样了,竟然还能有法子?”

 苏小舅:“有,等你再长大一些再学。这些法子有些阴损,最好一辈子不要用到。但是呢,咱们在这行内,自己不用,得知道有这么回事,同行有那不讲究的,要是真用了,咱们得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