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迎赵佶回京(第2页)

 为大计,个人生死荣辱又算得了什么?

 张孝纯当即就决定跟郭京一起干了。

 “好,有张太守这句话,贫道就放心了。”

 郭京点头道:“贫道会为张太守争取半年的时间,请张太守务必带领太原百姓,在半年之内让晋阳城初具规模。”

 “至于建造城池所需物资,张太守无需担忧,贫道自会准备好。”

 半年建造一座雄关,算起来是不可能的,想也是不敢想的。

 可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有决心,自能化腐朽为神奇,把不可能变成事实。

 太原百姓能在金兵的不断进攻之下,坚守这么久,可见这些百姓的能量之大。

 宋金再次开战是必然的,郭京即便有万全的准备能压制金兵,但他也得做好万一的准备。

 这就是郭京和金兀术的最大不同,郭京哪怕手握九成九的赢面,他都会为那零点一成的输面留下后路。

 赢可进,退可守。

 郭京从来不会把路走绝,更加不会自绝后路。

 次日一早,郭京便和王禀,张孝纯等人告别,在五百殿前司和高柄的护送下,赶往真定府。

 鉴于太原城如今的情况,王禀又人手短缺,所以郭京只带着五百人走,剩下的都留下给王禀帮忙了。

 听说郭京要离开,全城百姓都出来相送。

 郭京在全城百姓依依不舍的目光注视下,乘坐马车逐渐远去。

 类似的场面,在汴梁城下的祥符县也在上演。

 不同的是,全城百姓没有依依不舍的目光,只有嫌弃和厌恶。

 若是有人能听到心声,甚至还能够听到百姓心中纷纷愤恨的说“当初跑的那么快,现在还回来干什么?怎么不死在外面呢?”。

 诸如此类的话,十个百姓里面有六个都在心中响起。

 不过在周围刀斧手的朝廷禁军注视之下,纵然内心有再多不满,百姓们也只能忍下来,并且脸上还不敢表露出一点。

 赵桓为了不抢他这个活爹的风头,甚至都没敢用天子仪驾的最高规格,只是用了比太子稍微高一点,天子仪驾之中最低的那一等。

 甚至,赵桓天刚亮就过来在祥符县等候。

 可以说,赵桓此举给足了赵佶面子。

 赵佶要是再摆谱,这么多百姓都眼睁睁看着,他们也不会答应。

 赵桓的举动,有人禀告给赵佶后,赵佶心中的警惕也放松下来。

 如此看来,这个儿子对自己还是有敬重之心的。

 同时,童贯的人悄悄的走到他身边,低声说道:“侯爷,情况不妙。祥符县,五日前就被朝廷戒严清理了,咱们提前安插过去的人,如今都被隔绝在外,此时行动,断然无法成功。”

 皇帝和太上皇甚至还有文武百官,都在齐聚祥符县,可想而知祥符县的警戒会有多么严格。

 百官就算不为赵桓和赵佶的安全考虑,也得为自己的安全着想不是?

 尤其是祥符县县令,他得到消息以后,那是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大街上的流浪狗都被抓起来拔了牙齿他才放心,生怕出现一点差错,九族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