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我不认同(第2页)

 贾诩听后也是随之点头。

 孙权手下,确实都是能人。

 光在明面上摆着的,徐庶,孙家大管家,更是一个顶级的谋士,和孙权手下第一大将黄忠,共同辅佐曹操单独领军在外,掌控数十万大军。

 一个当时名声不显的年轻文士,一个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的半老武者,居然都会被孙权慧眼识英雄,加以重用,换做其他人,估计很难,甚至是不可能。

 但是孙权就这样做了,而且还真的就成功了。

 手下第一文武,非他们二人莫属。

 更别说当时还都十几郎当岁就跟了孙权的马忠和潘璋二人,这俩人可是暗营和暗影的第一负责人。

 这两个组织的打探情报的能力,以及抓细作的本事,让他们都佩服不已。

 同时期一同的丁奉丁封二人,也是都被培养成出色的大将。

 武艺虽然并没有达到超一流那种顶尖水平,但是二线绝对没问题,甚至一线的武将,他们都可以斗上一斗。

 更别说还有其他,在日后征战中,随时招揽的文武。

 比如陆逊, 庞统,两个同样非常出色的军师,不比他们这些天下闻名的军师相差多少。

 再比如沙摩柯,一个蛮族之人,居然能够排到孙家阵营势力的武力排行前几名,足可见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勇将。

 以其他诸侯对待异族的态度,根本就没有可能招揽,并且培养出这样的大将。

 还有很多很多,甚至可以说,孙家的阵营里,至少有一半的实力,是通过孙权得以实现的。

 他们也是在心里感叹,孙策有个好弟弟啊,而且孙策也是占了长子的便宜,才能轻松的走到这一步。

 成公英继续说道:

 “通过孙权的以往做派,还有他对孙策的谋划,很显然,并不是妄图篡汉自立,而应该是真正的以民为主。

 对内让百姓远离战乱,过上好日子。

 而战争则是都留在了大汉之外。

 在国内各个诸侯还在为一些州郡争来抢去的时候,孙权都已经在海外不知道打下了多少的地盘。

 拿出来的夷州,崖州,东南州什么的,都只是他们公布出来给大汉续命的。

 实际上的地盘我估计说出来能够吓死所有人。”

 贾诩说道:

 “这个诩赞同。

 看来就算大汉重归一统之后,应该也不会没有了战争。

 谁知道大汉之外到底有多少地盘呢?

 不过你我都年岁不小了,应该也懒得动了吧?

 还是告老还乡算了。

 你没看到孙家现在的那些军师正在当打之年吗?

 袁绍和曹操那边投降的军师先不说,就直说徐庶,陆逊,庞统,哪怕就是周瑜,鲁肃,他们的年龄可都是不到,二十多岁三十多岁,正是当打之年。

 以他们的智谋,足可以辅佐一军主帅,这就已经至少有了五路大军了。

 同时可以对大汉之外五个地方发动战争。

 诩可不认为其他那些蛮夷之地,能够挡得住孙家的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