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李斯自荐(第2页)

 而李斯跪谢成蟜,算是表明态度的一种方式。

 李信被成蟜托着手腕拉起来,内心再起波澜。

 倒不是因为成蟜将他扶起来,而是因为成蟜说的一些话。

 秦王的信任和委重。

 目前,李斯还没有见到秦王,成蟜就如此肯定地说,秦王会信任与看重他。

 不免让他联想许多,也许是成蟜在秦王面前提过自己,还得到了秦王的某种暗示。

 毕竟,结合成蟜那日痛揍他时说的话,可以看出,成蟜是欣赏他才能的,只是不满他委身于吕不韦府上,不为秦国出力。

 想归想,现实无从得知。

 李斯如此猜想,只是给自己的疑惑,找到一个合理的缘由。

 并不会完全相信这凭空所想。

 “公子举荐之恩,斯定然不会忘怀。”李斯站在成蟜面前,长揖到地。

 成蟜的态度不冷不热,在扶起李斯之后,便朝着屋外走去。

 他是饿醒的,自然要去找些吃食,安抚一下受了委屈的肚皮。

 刚走到门口,李斯便从身后追了上来,神秘兮兮地说道:“公子,还有一事,武王丞相甘茂之孙甘罗,年仅十二,正在吕不韦府上做门客,担任少庶子,欲出使赵国,劝说赵王割让城池于秦。”

 “既是劝说,便不会大动刀兵,对秦赵两国都是好事。”成蟜表现地不是很有兴趣,只是随口敷衍道。

 甘罗出使,十二岁拜上卿。

 这个典故,在后世广为流传。

 至于,拜为上卿后,甘罗如何,史书中并没有一字记载。

 或昙花一现,泯然于众,或不幸染病,英年早逝,谁也不知道。

 但他也没有对秦国造成危害,因此成蟜便对他不感兴趣。

 每个人能都有自己的命运,要是他凭借后世的上帝视角,每个人都想插手一下,岂不是要累死?

 李斯小步快走,拦在成蟜面前,目光扫向屋外,确认近处无人后,方才凝声开口:“甘罗年幼聪慧,此去应有所得。”

 “然,其意气风发,便容易行将差错,若被他人利用,或危及秦国,或危及王上,还请公子留意。”

 李斯开口之前,成蟜的想法很简单。

 甘罗自荐出使赵国,一为自己谋名谋利,二为祖父甘茂正名,告诉秦国上下,当年的那个甘氏回来了。

 成蟜目光幽幽地看着李斯。

 他若是没有听过李斯的话,那么这件事,他就可以让这件事按照历史走向,正常发展下去。

 可是,李斯偏偏说了出来。

 无论他是故意拉成蟜下水,还是真心思虑秦国,成蟜都不敢大意慢怠。

 先秦时期的历史资料太匮乏了。

 很多事情的记载只有寥寥数字,如成蟜的结局,在史书上只有一句话: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

 没有任何缘由,没有任何过程。

 这样一个不好的结局,一直是成蟜心中的一根刺。

 不搞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就难以阻止它的发生,而成蟜最终也难以逃脱宿命,更别说在大秦做一个闲散富贵的王室公子。

 偏偏李斯的话,勾动了成蟜最隐晦的内心深处,使得他生怕错过什么,从而宿命难改,,结局凄惨。

 “事关重大,斯同样会告知王上,但请公子莫要大意。”

 等到成蟜回过神来,李斯已怀揣他那视为珍宝的灭国良策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