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飞饼的沈佩君 作品

第216章 老人家通情达理(第2页)

 既然如此,李斯也就懒得开口解释了,省些口水挺好的。

 家里有个通情达理的老人,确实很重要!

 本来以为这会是场要用出非常规手段的劫人,没想到老人家自己就说服了自己,还顺带着说服了郑国的儿子。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他的妻了,郑平的选择,对于她来说,会是至关重要的参考意见。

 郑国的家人前往咸阳,指日可待。

 老妪身为家里的定海神针,一眼就看出了郑平的犹豫不决,也明白他为什么犹豫。

 郑国离开家的时候,郑平还是个小孩子,现在已经长大成人,意气风发。

 多年未见的父亲,突然要接他们去咸阳,郑平的心里八成是既期待,又抵触。

 老妪打发孙子离开,顺便让他出去转转,冷静一下,“平儿,去接你娘回来,今天不做农活了。另外若是遇到有人问起,就说你爹在新郑,村子里都是这么传,你也这么说,千万不要说漏嘴,免得这些人再生是非。”

 “祖母放心好了,我是村里有名的愣小子,谁敢问我,我就捡石头丢他。”郑平折叠起来的眉毛,随之展开,在和老妪说话的时候,语气轻松自在,没有携带半点愁思。

 老妪点点头,目送郑平离开。

 然后,看向李斯,问道:“大人,可否给我们一些时间,把家里的一切都收拾好之后再走。”

 李斯再一次打量着什么都没有的屋子,真心觉得没有值得处理的地方,拍拍屁股就能走的地方,有什么好收拾的。

 不过,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娘,想必在见到去接他们去秦的人时,也是看着家徒四壁的家,处处温馨,舍不得离开。

 说不定,锅碗瓢盆,旧衣服破被褥,全都带着的。

 再夸张一点儿,甚至家里养的老母鸡,也装进锅里,带着了,路上还能有个蛋吃。

 想着想着,李斯就出神了,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脸上挂着温馨。

 老妪并没有开口打断李斯的畅想,一直等到李斯回过神来,听见他说:“老夫人尽管收拾,在下这几天都会住在村子里,等你们收拾好了,我们就出发去新郑,然后再转道去咸阳。”

 李斯已经装病了,使团的事情,已经全权交给甘罗处理,他这几天的任务,就是接郑国的家人。

 留在村子里不走,既可以表明态度,进一步获取郑国家人的信任,又能够震慑住村子里一些心怀不轨的人。

 李斯打小贫苦,自然知道身边的人都是什么样子。

 大家都很困难的时候,大家伙就是乡里邻居,友善和睦。

 一旦有哪家哪户发达了,酸倒是人之常情,李斯不担心这个,他担心的那些想要一劳永逸的坏心人。

 而李斯留下来,也是想看看,这么多年,郑国的家人,是怎么在村子里成为积余之家的。

 一个男丁,一个妇女,一个老人,这样的家庭配置,不说饿死,吃不饱是肯定的。

 那些兄弟多的,定然会来抢粮抢地。

 就算郑平是个愣头青,也吓不退那些贪心膨胀的人。

 “那就有劳大人多等几天了,待老妇把家中余粮送给村里的人,我们就出发。”

 老妪的话,引起了李斯的兴趣,之前带路的人就说过,这家人会送粮贴补村子里。

 李斯很好奇,升米恩斗米仇,郑国的老娘是如何做的,才没有招致麻烦事。

 他问道:“老夫人是要给每家每户都送吗?在下可以让随从帮忙,这样会快一些。”

 老妪转身来到床榻边上,并没有回答李斯的问题,说道:“大人能不能帮个忙,把床榻挪开一些。”

 李斯和老妪分站两头,同时用力,把床榻拉开,留出一条能够让一个进入的缝隙。

 老妪侧着身子进去,踩着地面试了两下,然后蹲下去,开始用手挖。

 没多久,她就拿着一个包裹走了出来。

 看老妪吃力的模样,应该是重物,李斯连忙上前帮忙。

 老妪干脆直接松手,包裹沉甸甸地落在李斯手里,她说道:“这是我儿离开韩国之前,送回来的百金,我一直藏着,现在就交给大人了,算是感谢大人接我们全家团聚。”

 李斯微微愣神,这算不算变相受贿?

 没等他拒绝,老妪继续说道:“村子里有歹心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但是吃不饱肚子的有很多家,我们家里人少,争地争水都不如人,想守住我儿获得的那些田地,更难。

 所以老妇就每年拿出些粮食贴补那些吃不上饭的人家,他们不想第二年继续饿肚子,自然就会帮助我们,久而久之村里的人,也就没有明着欺负我们的了,毕竟得罪我们一家,等于得罪了半个村子;

 若是有人吃里扒外,本该给他们的粮食,就会送给别人,这样一来,他们想要夺地的人,就要想清楚得罪半个村子是什么下场。”

 李斯听地直摇头,这么浅显的道理,一个老妇人都知道,六国却不知道。

 联合起来抗秦,玩心眼子。

 不联合起来,照样玩心眼子。

 就这?

 要是能赢,除非秦国一夜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