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初步满意(第2页)

 此刻,韩非初到秦国,显然没有与他利益冲突的地方,李斯不惜触怒大王,也有为韩非求情,就是出自彼此间的同窗之谊。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大王只是警告韩非,还没有要杀他的意思,求情是有风险,但不危险。

 “秦国因法而强,天下共睹之,你们师兄弟既然皆出身法家,不妨说说看,法家人才不计其数,东方六国为何没有走上法家强国强军之路?”嬴政放下韩非写好的文书,把手边的竹简随手卷起来,单独放在一旁。

 李斯和韩非性格迥然不同,然后都是聪明人,听到这个问题,便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其背后的目的。

 对此,李斯并不想先答,奈何韩非写字很慢,他必须第一个说。

 心下轻叹一声,李斯缓缓开口:“君主赏罚不明,贵族贪图享乐,百姓有令不听,乃是东方六国三大弊端。”

 “赏罚不明,就容易失去威信,有功者不得赏,有过者不得罚…”

 李斯一口气说了许多,围绕着三点,举了种种事例,奈何这本就不是他的强项,相较于韩非,执行才是他的长处。

 说这么多,是在给韩非争取时间,也是为不冷场。

 总不能,韩非没写完,他就停下不说,让大王像他一样喋喋不休,显然不可能,也不符合大王的身份。

 看到韩非放下毛笔,李斯长出一口气,终于结束了,不动声色地悄然结尾。

 韩非把写好的长篇大论拿给秦王,退后两步,站在旁边等待反馈。

 “…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

 开篇和李斯的言论殊途同归,嬴政面不改色继续向下看:“…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

 终于,嬴政冰冷的脸上,多了一抹笑意,很难察觉,且一瞬而过。

 他放下韩非的文章,很难说这是个怎样的人才。

 从文章看,韩非才华横溢,能力突出,若是离了文章,便缺了几分神韵。

 尤其是刚才为韩国求存,就像是个没脑子的人才会说出的话。

 “写得不错,寡人深以为然,先生有大才,可随寡人去咸阳,寡人欲拜为客卿。”嬴政盛情相邀。

 当面见过了,韩非的才能,得到了他的认可。

 不管是提前准备好的,还是临场发挥,都说明韩非是个人才。

 毕竟,就算是猜题,也要有那个实力,更别说还要答对。

 如此一来,秦国未来用不用得上韩非,嬴政都不可能放此人离开,带回秦国寻个合适的位置安置下去,安置不下去,就一直做客卿,做个出谋划策的臣子也不错。

 客卿,大王过分看重师兄!

 不是实职,却是高级官员。

 李斯酸了,他可没有这份待遇,要不是抱上成蟜的大腿,现在连个廷尉正也混不上。

 他的情绪尽管隐藏的很好,但还是瞒不过嬴政,后者只是眸光扫过,没有任何言语敲打。

 秦法不诛心!

 李斯有想法,是人之常情,他根据人才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职位,不是凭个人喜好。

 倘若李斯能够表现出更好的能力,他可以不计较那些复杂的小心思。

 嬴政目光投来:“李斯!”

 “臣在!”

 李斯恍然回神,高声应答。

 “你出使韩国,与韩国签订盟约,促成助韩弱赵之策,回咸阳后,便执掌廷尉吧。”

 “诺!”

 李斯手脚麻利,连提起衣摆的动作都省了,直接跪在地上,情绪激动:“臣多谢我王恩重,定不负王上期许,为我王看好廷尉。”

 他毫不犹豫地转投成蟜,毛遂自荐出使韩国,就是为了今天。

 廷尉,已然是秦国高官。

 这一刻,他觉得此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韩非也衷心替李斯感到高兴,二人相识多年,自然知晓他心中的理想与抱负,追逐名利,总算是有了收获。

 秦王还在,他不敢表现得太明显,只是暗暗地给李斯递去了鼓舞的眼神。

 “呦,气氛挺融洽啊!”

 成蟜恰逢其时,在外面转了一圈回到了营帐里,进来第一句就是调侃众人。

 他一抬头,便对上了王兄那张能吃人的黑脸,连忙端正神色,问道:“王兄是不是安排了韩非做扶苏的老师?”

 成蟜本来是在营寨到处转的,想到韩非可能的结局,觉得他不适合做官,适合做学者。

 又想到自己那个依依学语的大侄子,这不是现成的老师吗?

 一个叛出儒家的法家集大成者,教育一个未来可能被儒家霍霍小屁孩,还不是手到擒来。

 “不是!”

 嬴政回的干脆。

 不过,成蟜的提议,确实值得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