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飞饼的沈佩君 作品

第358章 楚国想要渔翁得利,郭开火力全开(第2页)

 黄歇作为人精,简单一眼就看出来在场大部分人的心思,心中哀叹不已。

 享乐之时,所有人其乐融融。

 一遇到问题,就变得各有心思,这样的楚国,想要对抗秦国,谈何容易。

 念及此处,他无奈苦笑,及时行乐,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至少麻痹了自身,这一生用不着太苦太累。

 黄歇无暇关心众人的心思,更没有那个打算去得罪所有人,只要自身利益不受损,不影响他获取声望,其他的都不重要。

 他令道:“大军今晚出发,悄悄撤离,营中巡逻戒备,与往日相同,不要有任何变化,以免引起秦军怀疑。”

 ……

 “黄歇那混蛋,真是能躲!”

 秦军大营,杨端和气得在营中走来走去,这么多天了一直没有发现楚军的漏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打不了仗,只是守着对峙,简直是折磨。

 昨日,杨端和收到王翦的消息,让他尽快驱逐楚军,率领麾下的士卒赶去支援。

 说什么,成蟜孤身入险地,形势很不乐观。

 “将军,我军若是撤走,楚军一旦咬上来,怕是要受损严重。”

 杨端和本就心中焦急,听到属下的话,气得只想动手打人,要不是军法严格,他非得揍这个没话找话的家伙。

 他没有什么耐性道:“随便找个人都知道,还用你说?”

 杨端和脾气暴躁,喜欢进攻,这几天的对峙,让他耐心渐失。

 昨天又收到王翦的信,若只是呼叫支援,他还不至于慌成现在这样。

 成蟜陷入险境,才是他着急的主因。

 虽说还没有接触过,但是他就是觉得对脾气。

 对脾气这种事,就是很不讲道理。

 “告诉楚军,我们要撤,把他们引出大营。”

 杨端和听着属下的建议,否道:“黄歇有那个胆子的话,我们早就决出胜负了。”

 所有人一筹莫展之际,门外传来通报。

 “将军,楚军派了使者前来。”

 “进来。”

 景行在门外的卫兵检查过全身之后,被放进营中,他屹立在众人目光注视之下,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自信,走到杨端和面前,不卑不亢道:“在下景行,奉春申君之命前来,特意告知将军,楚军来此,只为保护楚民,抵御误入楚境的赵军或韩军,并无与秦国为敌的想法。”

 “而今得知赵军大败,楚国边境安定无危,春申君已下令大军三日之内撤回楚国,希望此前发生的冲突误会,不要影响到秦楚两国之间的盟好。”

 “本将已知,回去告诉春申君,只要楚军不进入秦土,不与秦国作对,我会把楚国的请求,转呈我王。”杨端和面无表情,神色镇定道。

 景行身为少年人,什么都想争一争,他觉得杨端和话中有问题,便纠正道:“不是楚国的请求,而是秦楚两国共同的盟好。”

 景行说完,微微颔首,转身离开。

 “告辞!”

 杨端和目光落在摇晃飘动的门帘上,对于景行的纠正,不以为意。

 本来就是胡说八道,咬文嚼字毫无意义。

 他只信奉拳头和手中的剑!

 “传令下去,盯紧楚营,一旦有所动静,留下三万返回武关驻守,大军即刻赶往成皋,支援王翦。”

 ……

 邯郸,赵国王宫。

 自战事以来,一直就没有安静过的王宫,因为李牧派人送回来的一封信,变得更加吵闹沸腾。

 赵王偃脸色铁青,心中有嫉妒,有怨恨,有不甘,更有无力,和奋力压制着的疯狂怒火。

 书信中写的都是议和,他却觉得是秦王对他的嘲讽,是在看他的笑话。

 郭开身为赵国丞相,又是赵王的玩伴,在赵王不愿意开口的时候,朝廷的主导权自然而然就交到他的手里了。

 郭开偷偷观察一下赵王偃的状态,后者还坐得住,没有起身离开,说明心里的怒火还没有到临界点。

 “安静,安静,你们都是我赵国的肱股之臣,来到了这王宫之内,是来替大王排忧解难的,而不是吵吵闹闹,说说笑笑,来会友见客的。”

 他捂紧赵王扔给他的那封信,不急着拿出来,制止众臣的议论声,接连三叹气,三次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你说啊!”

 “要说什么,你赶紧的!”

 终于,在众人的催促下,郭开满心悲伤道:“想必各位也有所耳闻,韩国找来秦国助阵,我赵国惜败于秦,那些攻韩的将士们,此刻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等着我们去解救他们,去把他们从韩国带回来。”

 “要怎么救?”

 “派兵驰援,征调国内青壮男子,赵国上下愿意共抗秦国…”

 “派人议和,赵国只是攻打韩国,并无意与秦国交恶…”

 听到议和,郭开连忙回头去看,发现赵王偃还在,松了口气,快走几步,走到议和官员面前,抬手一顿敲打,责备道:“议和就是低头,我赵国什么时候向秦国低过头?就算是议和也应该是秦国来议和。”

 他丢下一个白眼,走到武将之列,对着声称继续征兵的将领,冷嘲热讽道:“将军愿意抵抗秦国,不如就亲自带兵去前线好了!”

 “你看看你看看,你自己都不愿意,你还说赵国上下全都愿意,我赵国的百姓,那都是大王的子民,每死伤一个,伤心难过的大王,你不思替大王分忧,还想着征调更多的士卒,去前线扩大战势,可曾想过若是伤亡增多,大王心中如何呀?”

 郭开先是抨击议和派,丢了赵国的脸面,又是怒怼主战派,不知道替大王分忧。

 当朝廷之上,所有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之时,郭开拿出李牧送来的那封信,说道:“这封信是秦王亲笔书信,信中言明,秦赵大战,赵军疲劳不备,秦军也只是略占上风,伤亡极其惨重,为了让双方的将士们,都减少一些伤亡,秦王有意与我赵国议和,乞求我王赐予一些珠宝粮草,用来安抚阵亡的秦军家属,秦王表示,只要安抚了那些阵亡秦军的家属,就会撤军,放出陷入包围的赵国士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政刚刚亲政,还没有完全掌控国内,他是想借此机会,提升在国内的声望。”

 郭开立马回头,小跑着来到赵王偃身边,捧哏道:“大王慧眼,臣怎么就没想到,这秦王果然是包藏祸心,这和不能议。”

 “不,要议。”

 赵王偃心中火气消了一些,郭开的一番话,让他心中舒畅不少,赵军不如秦军的阴霾,一扫而空,他继续说道:“不过是帮助赵政在国内提升些许声望,能够换回我赵国数万将士的性命,这么做是值得的。”

 郭开适时捧哏:“我王仁慈,爱民如子,若是让士卒们知道,大王为了他们什么都愿意做,他们一定会在以后的战事中更加卖命,更加忠诚。”

 “赵国的百姓,都是寡人的子民,寡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赵王偃谦虚道。

 “数万将士,就是数万个家庭,这上上下下,我赵国数十万人都要承受大王的恩德,这是赵人的福分,也是赵国的福分。”

 “郭开,你说的过了!”

 “大王的崇高无上,臣之言语,道不出其十之一二。”

 “嗯。”

 赵王偃轻声回应,放手交出权力,道:“赐予秦国的粮草钱帛,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在十日之内征集完成,送往秦国,换回我赵国的数万将士。”

 “大王,请放心,臣一定完成大王的嘱托,把数万将士安安稳稳地接回家中,让大王的子民,感受到大王的恩德。”

 郭开一路攀升,靠的就是夸人好听,他早就练成了一身功力,赵王说什么他都能找到角度用力夸,且夸到对方心里去。

 他抬头看一眼神色恢复平常的赵王,说道:“大王,是否要回一份诏书,送到秦国,让他们大王的态度,莫要亏待了我赵军的将士们。”

 写信是平等交流,下诏书是以上对下。

 郭开的话,不会对秦国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也不会给赵国带来任何实质性好处。

 但是,能够满足赵王处处要压秦国一头的执念。

 把回信说成诏书,赵王偃心情又好上一截,直接甩手给郭开,道:“你回头写好,送入宫来,寡人看过之后,盖上王印,送达秦军。”

 “臣领命!”

 郭开在礼数上,从不出错,他躬身弯腰,双手几乎碰到地面。

 送走赵王后,他回头看向在场的百官,展露出另外一幅面孔,趾高气扬道:“各位肱股大臣,如今我赵国将士身处险境,大王宁愿削减赵国财力,也要救回那些将士们,各位难道不应该有所表示吗?”

 “郭开,你在大王面前巧言令色,谄媚百态,句句误国误民之言!”

 “那请你救回那些被围的将士们,我把这相位让给你坐。”

 郭开看着缩着脖子退回去的官员,轻视心起,说道:“你们一个个嘴上说的好听,真让你们出钱出粮出力的时候,全都装聋作哑。”

 “本相出粟万石,金千镒,各位骂我谄媚误国,我想看看你们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