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飞饼的沈佩君 作品

第422章 将军难免阵前亡(第2页)

 他踩着单边马镫,单腿站了起来,将战旗高高举起。

 迎面而来的疾风,不仅吹得战旗作响,更是吹得他脸上得肌肉抖动。

 李牧侧头避免疾风灌进口腔,大声鼓舞道:“赵国的儿郎们,与秦决战就在今日,赵国胜与不胜,就拜托诸位了。”

 “随本将杀敌!”

 骑兵如风。

 李牧话音尚未被疾风吹散,最前面的士卒耳边还回荡着他的声音。

 双方骑兵的前部已经接触在一起。

 李牧将手中的战旗放倒,装在顶端的锋利旗头,随着战马的急速狂奔,迅猛有力地刺向一名秦军骑兵。

 锋利的青铜尖刃,不费吹灰之力,划开骑兵的简制甲衣,刺穿他的身体。

 战马的冲击力并没因为这名骑兵的阻挡,而有所衰减,反而是推着骑兵的尸体,将他从马背上推了下去。

 李牧单手挑动战旗,带动着挂在上面的秦军尸体,朝着身边的其他秦军挥去。

 旗杆抽到躲避不及的秦军,将他们拖到马下。

 李牧举着战旗,以肩关节为圆心,挥动一周,把身旁的秦军全部逼退,在身边清理出来一块空地。

 他将挂在旗杆上的尸体抛掷出去,然后尖刃朝下,用力插入地面。

 李牧俯身弯腰,右手向前探去,拉住旗帜,将它拽升至倒过来的旗杆尾部。

 “呼~”

 还不等李牧起身,耳边传来挥动长兵器时,划破空气的呼啸声。

 凭借着丰富的战斗经验,李牧压下起了一半的身子,将头贴着战马的脖子,侧头向旁边看去。

 同时,手中攥紧长剑,随时准备出手,击杀趁他不备,前来袭击的秦军。

 只是看了一眼,李牧便果断舍弃自己的战马。

 回头看向旁处,锁定距离最近的一名秦军,侧身驾驭着战马,小心地靠近过去。

 忽然,李牧抽出伸在马镫里面的脚步,纵身一跃,将旁边的那名秦军撞落马下,他则是稳稳坐在那名秦军的战马上。

 同时,他拉住缰绳,驾驭着战马朝着跌落的秦军冲过去,挥动手中的长剑。

 在秦军还没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长剑便砍入他的后脖颈,鲜血如注,喷涌而出。

 另一边,李牧原有的战马,被杀来的王齕,一击毙命,躺在地上,有气无力地抽动着四蹄。

 生机消散,但是四只马蹄,还在下意识地奔跑,打算带着他的主人勇往直前。

 “小辈,你可识得老将王齕?”

 王齕腋下夹紧长戈,拉着缰绳,原地调转方向,绕了半圈,戈头始终转向李牧。

 李牧在新的战马上面坐稳,看着老态龙钟的王齕,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战场上凶险万分,彼此还是敌对两军的将领,应该是死敌见面分外眼红。

 而李牧则是不慌不乱地看了眼远处的战场形势,分出去的那支骑兵,已经接近秦军的中军,轻松寒暄道:“老将军花甲之年,发鬓洁白,不留在咸阳安享晚年,怎么还要上这杀戮场来?莫非是秦王无人可用,只能请老将军出山?”

 “秦国无将,大败赵军,俘虏老将庞煖,尽收数万赵军精锐,若是有将,恐怕早已拿下邯郸!”

 王齕年纪大了,心态却没有变得更为平和,一句话堵死李牧后,主动挥着长戈杀了过去。

 本来,以他的年纪,更适合立于中军之中,指挥大军厮杀。

 然而,敌众我寡,只有亲自冲锋,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士气。

 “老将军,记好了!斩你者,雁门,李牧!”

 王齕长戈挥来,李牧不躲不避。

 方才是被王齕偷袭,他不得不避其锋芒,此刻大家面对面厮杀,他对自己的实力是有信心的。

 ......

 大战持续到夜间子时,战场上燃起一团团篝火。

 通过微弱的火光,可以隐隐约约看到遍地残臂断腿,残破的两军战旗,还有缺胳膊少腿的伤残赵军士卒。

 李牧站在一辆临时清空的辎重车前,满头华发的王齕安静地躺在车板上,闭着眼睛,神情祥和。

 他将断开的两截长戈,断口处对齐,从衣服上撕下来一根长布条,缠绕在断口处,将断戈连接起来。

 他小心地把长戈,放在王齕的手边。

 “派人将尸体送到邢丘,务必小心,不可有任何闪失。”

 将军难免阵前死,瓦罐难免井边破。

 双方是敌对的,但王齕花甲之年,为自己的国家,在战场奋勇厮杀的精神,赢得了李牧的尊敬。

 李牧相信,如果今天阵亡的是他。

 王齕也会派人把他的尸体送回给赵军,这是对对手的尊重。

 士兵牵着缰绳,拉着马车缓缓离去。

 一名斥候纵马而来,还不等战马停下,便跳了下来,身子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

 好在最后单膝跪地,双手撑着地面,这才稳住了身体,说道:“将军,我们身后的秦军撤了,已经转回邢丘。”

 王齕军覆灭,杨端和撤了。看似赵军胜了一场,但战事没有结束之前,谁也不知道谁赢谁负。

 深秋的凉风吹过,李牧宁静地接住所有的秋风,凉意让他足够清醒。

 “没时间了。”

 李牧朝着南方看去,夜色下,视线能够看到的距离极其有限,连战场的边缘都看不到,黑暗中只能看到一团团篝火。

 又侧目看向北方,定睛不动,他仿佛看到了屹立在邯郸以南,拱卫国都的野王。

 李牧只觉得分身乏术。

 打扫战场,来不及了。

 好在已是深秋,短时间不用担心尸体发瘟。

 “再派人去通知野王,告诉守城将领,不得擅自出城,不得与秦军接触,死守野王,等待大军支援!”

 李牧最后做出选择,让野王先撑住,他要去救那些被秦军围困的将士,成与不成,总要一试。

 那些被围困的将士们,目前唯一的希望,只有他了。

 秦军主力渡河北上,南岸的防守必然会有所松懈,这就是赵国的机会。

 李牧沉声道:“传令下去,撤离战场,大军返回河阳,明日辰时渡河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