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赶路(第2页)

 看看下面鸦雀无声的灾民,苏如画想:很好!转而问:“各位是不是都是这河下县的?”

 众百姓纷纷回答,绝大多数人是这河下县的。

 “好,本将军现在带大家去河下县给你们谋个安置。”苏如画说罢,就要走。

 下面有百姓问:“我们愿意跟着将军,不用安置我们。”说话人的语气坚定,目光中透露出对将军的信任。

 苏如画早已经分派把每口锅跟着两车粮。余下的粮在行进过程中就开始落在后面。

 这会儿她指着粮车说:“本将军带的赈济粮已经不多,大家看看还能吃几天?带着你们一起往下走,你们能分到的粥会越来越少。你们是要跟着本将军喝风不成?”

 苏如画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和疲惫。他看着眼前这些灾民,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她知道,自己必须要给这些灾民谋个出路,否则就不可能真正让他们不再成为流民。

 却不想人群中有人说:“可我们不跟着将军,风都没有的喝。”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这位将军来之前,他们真是土都吃了,而他们眼看着自己身边的人,吃土吃死。可是不吃就饿的实在受不住。

 如果不是将军来了,他们不是已经饿死了就是吃土撑死了。

 现在这位将军也要走了吗?将军都不管这些他们了,他们可怎么办?

 苏如画看出了灾民们的疑虑,“不会的,大家信本将军,一定安置好大家再往下一处去。”

 灾民开始有人相信,也有人怀疑,但看着这将军确实没扔下大家,而是要带着大家一起走。那就是一边赶路一路施粥的走,到底是也没起乱子。

 又走了两天,江北回来报:以现在的脚程,再有两个时辰就能看到河下县城。城门处盘查甚严。

 苏如画回头看看身后的黑压压一片人群,那是两千大军和三千灾民。

 是的,三千灾民,因为上次施粥,每口锅都煮了十锅粥。

 每口锅负担两百兵卒的口粮,也就是四锅,余下六锅就是灾民的。

 五千人,这到的河下县,还不得吓得人家关城门?

 她苦笑一声,要自己是县令,那也必须关城门。

 苏如画传下话去,“余粮不够了,现在要赶到河下县去要粮,还是那句话:守着规矩,否则格杀勿论。”

 两天下来,跟着每口锅的两车粮,灾民们是眼见着吃没了。

 苏如画回头看着士兵和灾民们,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饥饿。

 他们已经走了两天,还是在没有足够的粮食和水的情况下。

 如果不能及时赶到河下县,他们难保不会饿死在路上。

 但是,就算到了河下县,县令也极大可能会关上城门,不允许他们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