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老石头 作品

第189章 皇家学堂立,道统之争起(第2页)

 就说这满朝文武身上的官袍、玉带、帽子、鞋子,哪个不是工匠所造?

 百工学问大着呢?哪里比孔夫子的学问低贱了?

 圣上御赐天下百工为良籍,从此工匠不再低贱,一定会万世万万世代称颂两位圣人的功德!

 微臣别的能耐没有,这造纸、印刷、兴建学堂,是臣最熟悉的业务,臣愿意亲手开启百工兴隆的世代,臣愿肝脑涂誓死追随两位圣人!”

 工部尚书说完,洪熙皇帝、太上皇对视一眼,而后眼睛都亮了,这可以,这位可以用起来。

 “爱卿有此心情实在是让朕感动,将来天下万民也会感念爱卿的功德,你自回去工部准备一应事宜,如何建立学堂,太上会安排人跟你接洽,这是太上最大的梦想,你若是能做好此事,爱卿身后配享太庙!”

 “微臣谢陛下!臣一定肝脑涂地,呕心沥血,一定完成太上毕生的心愿,一定完成陛下的嘱托。”

 “工部尚书,不用吝惜人力物力,准备各项事宜的同时,安排足够人手,尽快刻印永乐大典,这将是每个皇家学堂的标配丛书。”

 太上皇也嘱托道,然后又看着贾钰:“宝玉,这印刷的技术就靠你啦!”

 贾钰微微一笑,说道:“微臣遵旨!”

 贾钰想起来自己穿越平行世界的事情来,这位太上皇对于《永乐大典》实在是看重得很。

 贾钰曾经通读整套《永乐大典》,实在是一套最优秀的百科全书,这套书籍能够广泛传播,对于华夏大地五千年文明传承实在是具有重大的意义。

 “赵全,安排得力人手,一定要保护工部尚书和工部众人的安全,包括他们的家人,提防儒教奸人的屠杀和加害。”

 洪熙皇帝又安排人保护工部尚书一家子和工部众人。

 工部尚书谢恩,又朝着贾钰点头示好,贾钰也是点头。工部尚书曾经是贾政的上司,又对贾政蛮不错的,贾钰琢磨着虽然自己这个爹不咋地,但是这份情还得照顾,打定主意给工部开些小灶。

 工部尚书三七二十一不管的接受圣旨忙活去了,其他文官此时方才发现,这道废除儒教特权的圣旨,似乎完全可以对自己没有任何损害,可能还有更大的好处,瞬间也都开窍了。

 户部尚书抢先表态,信誓旦旦的表示,一定会抓紧一切时间将良种天下推广,让天下产粮翻上十倍。

 贾钰大致推算了一下,这大乾粮食年产大约一千五百亿斤,到了科技现代时候一年大约一万三千多亿斤。

 如果没有山河社稷图的支持,恐怕无法实现,不过考虑未来一年修行力量的提升,海外粮食采购的加持,年总可用粮食数量达到一万五千亿斤,还是非常可行的。

 接下来各官员都纷纷表态,抢着领任务。

 最终,大殿之中就剩下来翰林院、督察院、礼部官员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太上皇周棣气得一拍桌子,骂道:“你们翰林院是傻子吗?皇家新学堂开立,讲学规范、教学大纲、新版的考试选拔制度,这活儿你们不懂得接吗?”

 翰林院大学士又跪倒说道:“启禀圣上,微臣实话实说、不敢欺瞒,微臣一时之间确实全无头绪,祈求圣言指导。”

 “蠢材,宝玉啊,你教教他怎么办。”太上皇自己也是没什么头绪,把球儿踢到贾钰这边来。

 “是,微臣遵旨。

 翰林院这活儿却是有些不容易,比工部、户部面临的问题都要复杂深奥一些,微臣思考一番倒是有些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这人间天下兴旺幸福,都需要什么,翰林院就应当有哪些学士,需要种地就应当有农学学士,需要喝酒就应当有酿酒学士,需要刀枪就应当有军械学士。

 不知道需要什么,就应当有专门研究需要什么的大学士。

 翰林院扩充齐备,自然皇家学堂的教学内容、考核内容也就建立起来了。

 这么多领域,不可能全靠翰林院研究,皇家各个学堂也应当充分承担起来,研究、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问不断发展进化才是正道。”

 洪熙皇帝和太上一听,十分有道理,纷纷点头。

 翰林院大学士也有些开窍了,赶忙谢恩,领了旨意去忙活去了。

 督察院挨了一顿骂,也是明白了自己的职责依旧,只是需要把这天下的变化考量在内。

 最终就剩下礼部众位在那里杵着,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天下兴旺发达,礼部却没有自己的事情做,事实就是如此。你们各自找学堂当先生去吧,前面已经说了,朕没有灭绝儒教、儒家的意思。

 各家学说百家争鸣,以后学堂里有应当是这样的氛围。”

 宋璟为首的礼部官员,也没敢多说什么,能够带着脑袋回家就是幸福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儒家能够赢得一次,就可以赢得第二次,更何况,圣院还没有出手呢,一切胜负都言之尚早。

 自古以来,道统之争才是最大的利益根本,道统之争从来血腥,超凡力量介入人间事务,圣院到底会如何做?且行且看吧!

 宋璟如是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