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老石头 作品

第234章 老曹泣血剖析,悲剧如何更悲(第2页)

 大家想想,大家再看这段故事的时候是悲伤吗?不是,是愤怒,想要把那贾宝玉掐死的愤怒,哪怕贾宝玉那个时候失去理智是个傻子也不行,变傻是这气死人剧情的来源,因此傻就是罪恶,其次才是王熙凤、王夫人与贾母的罪恶。

 所以,高鹗他们不行,胡乱改我老曹的故事,改得毫无水准。

 什么是真正的悲伤?

 宝钗的婚礼必须是素淡的,毫无生气的,因为贵妃死去还在守孝,守孝之中,一顶小轿抬到怡红院,每天守着个痴傻的宝玉,如同守了活寡,这才是悲,这才是惨,这,才是真的惨啊!。”

 说起射计惨剧,老曹一下子来了精神,越讲越兴奋,讲得眉飞色舞,好似在讲述某种伟大的功绩一般。

 所有人的心里都冒出来俩字,变态。这老曹把设计悲剧当作一种伟大的事情来做,简直让人毛骨悚然,尤其是剧中人们,看着老曹难以抑制的就有种想把他大卸八块的冲动。

 老曹此时相当的兴奋,根本没有察觉到众女眼神中带着的风刀霜剑。

 “这一切的构思我都通过判词的形式确定了故事的悲剧走向,金陵十二钗每个都是悲剧,必然都是悲剧,而且要悲剧的没有任何巧合、没有任何遗憾、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解脱,是注定的悲剧,没有任何一丝丝后悔的空间。

 比如这个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红楼当中,黛玉跟宝钗不相伯仲,才情人品智慧均为第一。

 宝钗,停机德被抛在一边、毫无用处,经世济用的才能不仅仅在宝玉这里毫无用处,更是在薛家、贾府毫无用处,根本没有宝钗发挥的余地。这悲剧还在于,完全没有治家才能的王熙凤却可以独揽大权,更是悲剧的悲剧。不是局部的叹息,而是全局的叹息,从头至尾的叹息。

 黛玉,才情堪比大清第一才子纳兰性德,然而却依旧是毫无用处,在这个时代女子纵有才情也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黛玉虽为剧中人,但是如同黛玉一般的才女,明清以来有多少,都是凄惨的结局。

 黛玉的才情不能帮助任何人,包括她自己,一切只因她是一个弱女子,她的命运她无力主张任何事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论她多么坚强,多么豁达,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嘭,一声响,老曹炸成了一地的碎块,黛玉施法的手还停在半空中。

 黛玉看向贾钰吐吐舌头,不好意的说道:“二哥哥,不好意思,我没忍住,下次一定注意。”

 贾钰无奈的摇摇头,赶紧施法把老曹救回来。

 “哎呦喂,炸了的时候没觉得疼,这拼装回来也忒疼了啊,教主大人您老赶紧的啊。”贾钰将老曹拼装了个大概的模样就唤醒了他,结果后半程手术是在老曹清醒之下进行的,这疼痛程度可就高了,弄得老曹疼痛欲绝。

 总算恢复如初,贾钰对自己的手艺也是一番赞叹,然后让老曹继续说。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两句重点强调的就是无用,才情无用、经济之学无用,两个最顶尖最优秀的女子,全无用处也就全无力量、全无能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先前说过,真正的伟大悲剧是容不得巧合的,必定是不可怀疑的、坚定的悲剧,于是这彻底无用的设定,保证了宝钗和黛玉的悲剧不容置疑,这是红楼悲剧之最大保障。”

 说到这里老曹表示说完了,贾钰点头,黛玉和宝钗也压下了悲伤,毕竟这悲伤不过是记忆罢了,如今悲剧已经消散,无从说起了,只是心中的创伤还需要时间来抚平罢了。

 警幻仙姑见状示意演出继续。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黛玉一听眼神就凌厉起来,盯着老曹问警幻:“这曲子也是出自风月宝鉴?”

 警幻回答:“正是。”

 “这曲子不对劲儿,你说是吧?”黛玉逼问老曹,“老实交代,到底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