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走开 作品

第288章 宋朝的那些事儿(十四)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兵不血刃的解决了一桩隐患,这故事流传至今,也一直被视为不伤君臣和睦,防止大臣军变,君臣相亲相爱的典范。】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是一个怎样的乱世,而赵匡胤又是什么样的出身,郭威能取后汉而建后周,而他赵匡胤取周而建宋,前事历历在目,且都是他亲生经历的,赵匡胤对于手下的那帮兄弟不放心而由此忧虑也实属正常。】

 【他担心跟他打天下的老兄弟们拥兵自重,他担心再出现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但是么卸磨杀驴,他又做不到,这毕竟是跟着他一起打下天下的老兄弟,情感非比一般,所以赵匡胤搞了一出“杯酒释兵权”,既能让他安心,又不伤和气。】

 【就站在赵匡胤的角度来看,赵匡胤似乎没有做错,咱们也挺能理解赵匡胤的做法,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当时所处的环境,为了皇权的稳固,赵匡胤必须得抑制武将的发展,于是他以大力提拔文官来相平衡,甚至还制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方针。】

 天幕寥寥数语却引人深思。

 汉高祖刘邦觉得不放心杀了便是,一向薄情的他只觉得赵匡胤做事不够干脆,这亏得那些人识趣,要是联合起来反抗他,那他这皇位还坐的稳吗?

 就好比他,哪怕是夺了韩信的兵权,依旧觉得留着韩信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对后继之君的威胁。

 明太祖朱元璋觉得能不杀也是好的,毕竟是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啊!

 可是有时候也是迫不得已啊!

 不过宋太祖初心是好,只可惜他这一举动导致了宋朝重文轻武,以至于连连被番邦欺辱,最终被逼的弃城南迁,国威沦丧啊!

 秦皇、汉武、唐宗等更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政策之下所带来的隐患,于赵匡胤那个时代或许是好,但长此以往,若无所变动,那这种制约必定失衡,只怕是文臣强于武将。

 他们隐隐有点知道为何后世会称大宋为弱宋了。

 赵匡胤也隐约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是他又觉得他的那帮兔崽子不会吧!

 在国家生死存亡之时,难不成还弃武将不用,而一味偏宠于文官。

 【这方针于当时或许没错,赵匡胤本人是通过武人干政上台的,所以他对于武人干政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害深有体会,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他认为必须彻底遏制武人干政,由文官来治理国家。】

 【而他这一政策在有宋一代被贯彻了个彻底,无论是之后的宋太宗赵光义,还是他之后的子孙后代都是严格执行的,且没有最严只有更严,以至于有宋一朝,武将都是被狠狠的打压的。】

 【对于宋,咱不得不承认它是繁华无比的,通俗点就是很有钱,称得上富宋,但是他对外的军事能力,也不得不称弱爆了。】

 【宋朝啊,其实是一个令后世又爱又恨的朝代,宋朝从来都不缺名将啊!狄青、杨业、潘美、岳飞等等,哪一个不是沙场名将,哪一个不能带着军队杀的番邦敌人闻风丧胆,可惜他们碰上的都是些软骨头皇帝,一味的只知割地求和,或许在他们眼里,他们富的流水,能用钱解决绝不用其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