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书海 作品

第15章 小试牛刀(第2页)

 “说。朕洗耳恭听。”

 “老臣不敢。还请陛下恕老臣妄言之罪。”

 “杨阁老畅所欲言即可,即使有些犯忌会,朕也恕你无罪。”

 运了运气,杨荣开口道:“其实诸位同僚,我想问诸位一个问题,是大明千万百姓和社稷重要,还是亦步亦趋遵循祖制重要?”

 “当然是黎民社稷重要。”有正直的官员附和道。

 “大缪,不尊祖制,焉有我大明永乐盛世,焉有我大明仁宣之治。”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大声驳斥道。

 “陛下臣听闻,昨日傍晚国子监数十位监生午门跪谏,却被陛下无端夺了功名,臣以为陛下此举有失偏颇。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有失偏颇?哼,你李时勉我看是老糊涂了。他们口口声声是为朕名声着想,为大明万年社稷着想,实则为了什么,你李大人难道真的不知?”

 “哦,朕记得你李时勉是江西吉安人吧,昨天那些监生中有27人是江西籍的。”

 李时勉,江西江西吉安人,是一个历经六朝的老人,他干的最牛的一件事就是差点气死了大明第一胖洪熙皇帝。

 当时,他奏对朱高炽,劝诫他不要纵情声色,注意身体,朱高炽非常生气,命人持金瓜把李时勉的三根肋骨给打断了,还把他发配到交趾为御史。结果这家伙还没动身,朱高炽第二天就死了。

 明史记载:“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可见其品行非常好。

 朱祁镇知道他的历史为人,也不想过多为难他,但敲打敲打还是有必要的。不然整天有这么个头铁如钢的人天天盯着你,任谁也不舒服。

 “陛下何意?臣绝无串联学子之举。”

 “恩,朕说你串联学子了吗?”朱祁镇冷笑。

 “陛下,臣……”朱祁镇一挥手,打断了他的话。

 “朕知道,这事和你没关系。但国子监是你的治下,你就是这样给朕管理的?五十多人跪在午门,你这个国子监祭酒竟然一点都没察觉,你是不想知道,还是不敢知道?”朱祁镇怒道。

 “陛下恕罪,臣有失察之罪。”李时勉现在才醒悟过来,历来皇帝都非常怕文人抱团,也非常憎恶他们抱团,抱团意味着朝中有党啊,而且里面将近一半都是江西学子……

 想到这,李时勉恨死了刘观,昨天下午他找到李时勉,想联合李时勉一起上书皇帝,他当时对刘观说等几日看看再说。

 没想到刘观转头就撺掇了这么多学子,而且还有二十多个江西学子。

 皇帝虽然还没有明说,可是话里话外不就是说你李时勉就是这些人的头头吗?你想干嘛?是想搞山头?还是想搞党争?

 李时勉跪下道:“陛下,臣……臣确实不知啊。请陛下明察!”

 “罢了,你李时勉也是老臣了,该怎么做不用朕教你吧。滚回去,管好国子监,如若再管不好他们,别怪朕不怜惜老臣。”

 “杨荣,你继续说。”朱祁镇一挥袖道。

 “是。臣以为,祖制好,那是因当初国朝初立,太祖皇帝考虑当时朝内外情况,定下的权宜之计,太祖皇帝虽英明神武,难免有思虑不周之时。”

 说完,顿了顿道,“古有秦之宣太后,辅佐秦昭襄王稳定朝局,平定诸王之乱,方为昭襄王建立不世功勋奠定基础,另,赵之赵威后,辅佐太子赵丹,联齐拒秦,珍惜民力,使赵国一步步强大起来,赵威后的<无岁则无民,无民则无君。>的治国思想,为历朝历代贤君推崇,为何到我朝就不可呢?难道列为同僚认为太皇太后无能力决断军国大事?”

 “漂亮!”尤其是最后一句话,谁敢说太皇太后没能力,谁敢说,估计当场就得被锦衣卫请去喝茶。

 众臣默然,他们其实自己心里清楚,他们反对的根源在哪里,无非是争夺更多的话语权。

 “诸位谁还有话讲?”朱祁镇发问。

 “臣等无话。”杨士奇本来还以为杨荣即使不反对,也不会支持,怎料到杨荣当场就把他们给卖了,而且旗帜鲜明的站在皇帝一边,这样他很被动,可有无法反对,只好默认了。

 一场风波,朱祁镇小试牛刀,使得铁板一块的文官集团,出现了一个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