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书海 作品

第19章 信的过你

陈循,字德遵,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妥妥的状元公。杨士奇的老乡,还是一个县的。

 在永乐二十二年至宣德五年的时间内,陈循连续晋升,先后担任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讲学士。正统九年后,陈循以翰林院学士的身份进入了内阁,历任户部右侍郎湣⒒p可惺榈戎啊t谕聊局变后,陈循因为支持于谦的主张而被提升为户部尚书。明英宗复位后,他曾被廷杖一百并被贬谪到铁岭卫,最终削籍为民。尽管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和个人挫折,陈循在天顺六年(146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他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在朝时间长达四十三年,并在正统十四年八月至天顺元年正月(1449-1457年)间担任内阁首辅。陈循在明代前期政治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显着,他对朝廷的典章制度有深入了解,因此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参与了许多重大政务,既涉及宫廷内部的高级机密,也包括地方基层事务。陈循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对国家的忠诚,成为了明代初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

 “皇爷,翰林院侍讲学士陈循大人已经在殿外等候。”

 “进来吧。”朱祁镇放下手中的书,站起身,离开书案。

 “臣,翰林院侍讲学士陈循,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陈循一丝不苟的跪下行礼。

 “陈爱卿不必多礼,朕这里没那么多大规矩,起来吧。”朱祁镇坐定,笑着说道。

 “君臣之礼不可废,臣子觐见君父,自当恪守臣子的本分。”陈循坚持行完三叩九拜大礼,这才起身。

 得,又来一个头铁的,不光头铁,还很轴。

 “给陈爱卿上茶。”

 “谢陛下。”陈循又跪下了。朱祁镇一阵无语,看他这认真样,朱祁镇只好收起笑容,认真的接受他的行礼。

 这时,侯宝进来禀报,“皇爷,已近中午,皇太后那边命人送来了午膳。”

 朱祁镇笑着站起身对陈循说道,“相请不如偶遇,陈爱卿你有口福了,走,陪朕一起用膳吧。”

 说着,拉着陈循的手就往桌前走去,陈循还是第一次陪皇帝用膳,多少有些受宠若惊。本来早上喝了一肚子稀粥赶早朝,下了早朝又忙活了一个上午肚子早就抗议了,原本想着去南门外的吃点东西,结果被太监叫到了乾清宫。

 两碗冒尖的米饭,一碟炒鲜虾,一盘油泼三丝,一份凉拌薄荷,再加上一盘葱烧老豆腐,陈循一看,“陛下简朴如此,臣等惭愧。”

 “哪里话,陈爱卿,别拘着了,赶紧坐。”朱祁镇坐下,也不用侯宝伺候,拿起筷子端起碗就开吃。

 陈循哪敢不客气啊,每次夹菜都是只夹眼前的那盘,可那盘油泼三丝里有大葱,他一个江西人实在吃不惯,只好硬着头皮就着米饭吃。

 “陈爱卿,别光吃米饭,这鲜虾不错,尝尝。这可是母后亲自做的,你可是头一个吃到皇太后做的菜的臣子。”

 “臣惶恐!”

 “吃个饭惶恐什么,侯宝,把这盘鲜虾给陈爱卿端过去。”

 朱祁镇吃饭比较快,一碗米饭,很快见底,这时朱祁镇叹了口气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百姓不易啊。”

 陈循赶紧放下筷子道,“陛下为何有如此感慨?”

 “陈爱卿,不瞒你说,如今的国库,就像这碗中的大米,吃一些可就少一些喽。”

 “陛下可是担心赋税一事?”陈循问道。

 “是,也不是。”

 陈循一听,一时没明白啥意思。

 “朕再问你,据你了解,如今普通百姓家中,可有隔夜之粮?”

 “这几年我大明还算风调雨顺,没有大的天灾,臣不敢说家家都有隔夜之粮,但是吃饱饭应该还是可以的。”

 朱祁镇笑笑,看了看侯宝,侯宝会意,赶紧从书案上拿过来两本奏疏,递给了陈循。

 陈循打开一看,一本是监察御史王崇古发来的,一本是李庸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