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风听 作品

第143章 砚史(第2页)

 洛非池先是来了一串砚台的发展史,作为自己抛砖引玉的序言。

 “听说华师傅不仅熟练制作四大石材砚,就连非石材的北泥砚台也是拿手好戏唉”

 “这么厉害吗”

 任一生这时候自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立马给洛非池捧起哽来,虽然不知道洛非池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因为啥,但是不管洛非池做的再恶心,作为和他同一阵线的人,任一生自然要摆明自己的态度。

 “这还不止呢,据上一纪元的古史记载,刚开始的时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山东青州)红丝砚、(广东端州)端石、(安徽歙州)歙石及(甘肃临洮洮河)南山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红丝砚、东海砚、西洲砚、南山砚。后世人们便将红丝砚、东海、西洲、南山砚称作四大名砚。后面人们又将(山西)北岛泥砚与东海、西洲、南山并列为中夏四大名砚”

 洛非池说的这些任一生也知道,因为他刚穿越过来时候就知道的,他们这个世界的文明其实是一个残缺不完全的文明。

 因为上一纪元人类资源枯竭,导致人类不得不移民搬迁,然后搬到了现在所在的地方,至于叫什么他们也不知道,毕竟他们上一时代的科技并没有多发达,还没有达到飞跃星球的地步。

 之所以能够移民也是借助了更早期文明的不知名单向传送通道。更是因为不知道是否能够支撑他们所有人搬迁,因此他们只能将工匠技术员等人先进行移民,毕竟乱世技术为先,事实上他们的决定是没有错的,不然也不会有现在的发展,只是大多数文化资产产都来不及搬迁都遗失了。

 而像手工艺这种非物质文化因为代代口口相传的原因因此得以保存了下来,所以任一生在听到洛非池的话头之后随后接到。

 “这么说华家是百年传承的制砚世家了”

 根据目前已知的历史,距离当初他们移民的历史不过几百年,具体是几百年,任一生也不知道,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只有两三百年,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止,也就是说有人刻意隐藏了一部分历史,不过这些都不是现在的任一生所能操心的。

 “那是自然,我们华家的制砚技术可是从我祖……”

 就当任一生配合洛非池吹比的时候,华曲风立马叶加入进来,不过他还没有说一句完整的话直接被华正垣打断了。

 “虽然我一出生我家就是制砚的,因此我家具体有多少年制砚历史我也不知道,说不定只是从我爸开始的,毕竟谁家制砚的会做那么多花里胡哨的”

 华正垣说道这里更是瞪了华曲风一眼,让他不要大嘴巴随便乱说随后继续说道。

 “做事情讲究个从一而终,专心致志,我家可不是什么制砚世家,只不过是为了吃一口饭而已”

 对于华正垣的话,洛非池自然是不同意的,于是试图把话题拉回正轨。

 华砚之前的砚台工艺之大成,雕工细腻精湛,重视对形神的把握,不追求繁复矫饰之美,整体风格更加简约、素雅,展现明人自然生动、简单质朴的审美追求,以简明的线条勾勒流畅的态势,给人以收放自如、毫不拘泥做作的灵秀通达之感。

 但是华砚继承了此前上古文化下的精巧雕工,风格与古法截然相反,追求富丽华贵之态。仿形砚对外形拟真的重视度极高,如雕龙形必鳞须毕全,雕白菜则需将菜叶的纹路褶皱一丝不苟地展现出来,且惯用大量图案纹样对所仿物形进行修饰,乍看之下便生花团锦簇之感,而高超的雕琢工艺有力地支撑起这份繁缛审美需求。

 整体上看,华砚继承了古法的端秀,并以本纪元简约自然的审美为导向创造出风格大方的砚文化,对材料的开发以及工艺的运用更加成熟完备,因此砚台则从砚文化的高度繁荣中走向工不厌精、料不厌细乃至重审美轻实用的道路。

 洛非池对于华正垣以及他后面的华砚世家表示出了十足的鼓吹技术。

 “……”

 然而华正垣依旧不搭理他,对他爱理不理,像极了高冷女神与舔狗,不过好在洛非池也有他的支持者,此时华曲风见洛非池与华正垣的聊天陷入了危险,于是立马进行了拯救。

 “不如我们先进去参观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