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西北寻人(第2页)

 启程的前一天,李桐不知道从哪里弄了辆马车来,路途遥远,他想让姐姐在路上过得稍微舒坦些。

 重新踏上去西北的路,李桐的内心其实是有几分抗拒的,毕竟只有亲自上过战场的人才会知道那种血淋淋的残酷不是说忘就能忘的,有时候他做梦还会时常梦到那些尸横遍野的场景以及一张张熟悉的脸。

 可是他必须跟着姐姐去,战争的残酷让他对家人无比珍惜,哪怕此次出行让姐姐彻底死心了,他也必须把人完完整整地带回来。

 为了行路安全以及路上补给方便,李桐特意规划了一条途经城镇较多的路径。

 天下既已平定,那些曾经为了躲避战争背井离乡的人也陆陆续续回到自己的家乡,毕竟故土难忘,若不是因为战争,可能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会离开一次家乡。

 所以不可避免地,姐弟俩在路上遇到了不少往家乡赶的人。

 机缘巧合之下姐弟俩顺路搭了一对爷孙,奶奶看上去已经五十多岁了,孙子看着还不满十岁,奶奶似乎有腿疾,在路上走得艰难,两人的鞋底也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了,一问之下才知道爷孙俩的家乡正是李姝和弟弟去往目的地会经过的地方,于是姐弟俩决定搭他们一程。

 “真是谢谢你们姐弟俩了,否则以我老婆子这副身子骨都不知道要走到何年何月呢。”

 坐上马车后柴婆婆用手绢擦了擦眼角的湿润。

 她现在还剩两个愿望,一个是回到那个她出生长大的地方,落叶归根,就算是死她也希望能埋在自己的故乡,二是希望自己参军的儿子还活着,她希望回到家的那一刻儿子已经在家里了。

 闲聊之下李姝才知道柴婆婆的儿子也是参了军的,由于离西北比较近,是最早加入战斗的那一批,后来战火持续蔓延,她才不得不带着小孙子往南方逃,可是南方的情况似乎也不太乐观,就这样她带着孙子像流浪一样在南方呆了几年,儿子的消息也是断了几年了。

 她的孙子小包子是个腼腆的孩子,一开始只敢躲在奶奶后面,相处久了才敢怯生生地说几句话,“可能因为这孩子从小就没了娘,所以性子有些闷,姑娘你别介意。”

 看着李姝递过来的食物小孙子迟迟不肯伸手去接,柴婆婆有些抱歉地说道。

 “没事儿,等他再大些就好了。”

 见孩子不接,李姝干脆就把食物递给了柴婆婆,估计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一路上走走停停,走了将近十天才到柴婆婆的故乡。

 在李姝的印象里西北一直都是那种大漠孤烟直的风景,没想到也有江南一般的风景,柴婆婆的家乡像是把江南的风景都搬了过来并且浓缩到一起,那么美的风景,怪不得她心心念念想要回家。

 她一直邀请姐弟俩去家里坐坐,哪怕喝口水,但是李姝一心想着韩旭的事情,婉拒了。

 “那你们办完事一定要来家里啊,说好了,我老婆子等着你们姐弟俩呢。”

 直到李姝松口答应,柴婆婆才松了手。

 姐弟俩这一路上不仅让爷孙俩搭马车,就连这一路上的吃食都是李姝给的,她不知道要怎样报答姐弟俩,只想请他们来家里吃顿饭。

 告别柴婆婆之后姐弟俩就一直北上,剩下的路越来越难走,路上的城镇乡村也越来越少,道路也越来越窄,无奈姐弟俩找了一家最近的客栈,将马车寄存然后改为骑马上路。

 “姐,翻过前面那座山就到了。”

 李桐指了指前面那座高耸的山,前面的风景是越来越眼熟了,那些他一直不愿想起的场景也悄然钻入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