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马六甲海战(1)

“真踏马的,这些战舰加速了,他们目前的速度得有20节,我们的潜艇要跟不上了。”

 海螺号潜艇指挥官崔伟国放下了潜望镜的扶手,在潜望镜中敌人距离他们越来越远。

 他们的鲨鱼级潜艇在水下的速度最大只有10节,只有上浮到水面以上才能跑到18节的速度。

 但是倘若他们一旦上浮到海面上,被敌人发现的概率将会大大的增加。

 “先跟着这些日不落人,电报员!你去给总部发报,询问是否还有其他的潜艇在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的航线上,如果有其他的潜艇,请他们接力。”

 “是!”

 ..........

 马六甲海峡北100海里处,一艘名叫大鹏号的驱逐舰(新锐级)正在沿着预定航线进行巡查,用来为特混编队提前规避危险。

 在两国开战之初,大明帝国的战舰基本上已经离港,避免夜晚鬼子的潜水艇发起自杀攻击和日不落战舰的偷袭。

 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大明帝国的三支舰队中的两支主力全部南下,主动寻找交战机会,而北海舰队则是充当炮击编队掩护登陆部队执行《风暴之眼》的作战计划。

 在南下的两支舰队中,出现了航空母舰的身影,对于这种新型武器,海军的多数将领并不是很看好,并把这种新武器的定位是战列舰的带刀护卫,主要是保护编队中的战列舰。

 为了扩大搜索范围和轮换执勤,南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又细分了四个编队。

 他们将所有战舰做了如下划分。

 第一梯队:旗舰——衡山号战列舰,由衡山号率领2艘战列巡洋舰、3艘无畏舰、8艘前无畏舰、6艘装甲巡洋舰、5艘轻巡、12艘驱逐舰和6艘鲨鱼级潜艇共同组成实力最为强劲的打击编队。

 第二梯队:旗舰——秦明号战列舰,由它率领的1艘战列巡洋舰、3艘无畏舰、4艘前无畏舰、2艘装甲巡洋舰、6艘轻型巡洋舰、8艘快速巡洋舰组成快速支援编队。

 而第三和第四梯队则是各有3艘星灵级高速护航航母和一艘灵龙级袖珍战列舰组成主力,其余的战舰都是些轻型巡洋舰和新锐B级兼顾防空和反潜的驱逐舰,由于航母的加入,这两个编队也被称为特混编队。

 “舰长,前方疑似有大规模的舰队正在向我方驶来。”

 在舰桥的观察手双手举着望远镜,仔细的核对着远处那虚无缥缈的黑烟。

 此时的海战观察几乎都是目视观察,那些被挑选为观察手的士兵多数是远视,并且吃了大量的鱼油用来增强视力。

 “黑烟!冲天的黑烟!”

 另一名观察手使用着帝国光学公司研制的舰载远距离观察器看到了冲天的黑烟。

 在各国还在使用煤炭和重油作为燃料,为蒸汽机提供动力的时代,越强大的战舰上面的烟囱越多,排放的黑烟越大,这是战舰实力的象征。

 “敌人距离我们12海里,他们似乎没有发现我们。”

 光学观测仪的操作手正在使用着水平光学测距仪进行简单的测距。

 “敌人战舰最少有14艘,他们好像是远东舰队的,竟然主动的北上了。”

 “快给我们的主力舰队发报,汇报我们目前的航向和方位,他奶奶的干掉这些洋鬼子。”

 经验丰富的大副吴承宇在通过观测仪器查看完黑烟的范围后,做出了合理的推断。

 “舰长,他们发现我们的,他们正在加速,奶奶的!”

 “右满舵,向后撤离,我们就一艘驱逐舰,把这些狼崽子引诱到我们的伏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