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老孔 作品

第180章 解惑

这院子不大,正当中摆着一块一人高的寿山奇石,奇石四周种满了花花草草。看得出来,院子的主人是风雅之人。

 几人在会客厅落座,苏一涵开口说道:“仲荣先生,我们几人都与树洞有关。这次来拜访您,是有些问题,希望您能给我们解惑一番。”

 仲荣先生问道:“你想知道什么呢?”

 苏一涵说道:“我们想知道,树洞到底是什么?”

 仲荣先生略微沉吟了一下,说道:“事关树洞的来历,我所知道的并不很多,并且有不少都是我的推测。”

 魏子衿开口说道:“听一涵说,您也曾进入过树洞内部,并且您的年龄十分神秘。我们之所以想要搞清楚树洞的秘密,是因为,我们都为此感到不安。”

 仲荣先生微微一笑,说道:“你们仨都是活下来的人,也都是管理员级别,想必也都手刃过其他竞争者。”

 魏子衿直言不讳道:“确实如此。我曾经被一名参与者袭击,并不得已反击,将他杀死。”

 苏一涵说道:“我只杀过一个人,就是胁迫我追杀老魏的那个女管理员。我自己的那一轮里,我身边的人互相残杀,纷纷死去,只剩下我自己因为有死者复苏的特殊道具,才能幸免于难。”

 陆柏想了想,说道:“我比较特殊,我最开始就是管理员级别,第一次是用抹杀的方式除掉了伤害我三夫人的坏人,在那之后就没再杀过人。不过阴差阳错,确实有几个人栽在我手里。”

 听完三人的话,仲荣先生对陆柏的情况深感惊讶。

 “树洞……实际上或许是某个我们未曾见过的一位古老的神明。”仲荣先生轻轻的说道。

 “神明?!”

 众人听了无不感到讶异。先生站起身,在身后巨大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陆柏与魏子衿注意到,先生的书架之上,摆满了大量的历史,地理,甚至物理化学的相关书籍,其中有不少手抄本的古老历史文献。

 他在桌子上将书本翻开,指着书中的一张图片问道:“这件文物,你们了解吗?”

 魏子衿回答道:“这不是青铜神树吗?这可是咱们国家的国宝,甚至不能出境展出。”

 陆柏也对此物有一些了解:“这青铜神树残缺不全,文物专家认为,这件文物与古人的太阳崇拜有很大关系,主流看法认为,这青铜神树对应的就是古代传说之中着名的巨木扶桑,树枝上的就是金乌,树干上环绕的环形旋涡状圆盘,应该就是代表太阳。”

 先生微笑着点点头,也不说对,也不说错。话锋一转,他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你们听说过‘凤鸣岐山’的故事吗?”

 说起这个,苏一涵看过不少玄幻小说,可真是太熟了。

 “这个我知道,讲的是纣王无道,西伯侯姬昌顺天应人,有道伐无道建立周王朝的故事。凤鸣岐山是上天感念文王的德行降下来的祥瑞。”

 魏子衿说道:“封神演义之中,有青鸾于西岐山中啼鸣,文王受上天的感召,带领诸侯反抗纣王。不过,这终究是传说,是故事。古代讲究师出有名,否则,以下犯上是大逆不道的反贼。”

 先生再次走向书架,微笑着说道:“那可未必。你有没有想过,封神之战确实存在,而且,凤鸣岐山也不是象征意义的装神弄鬼,而是周人对那段历史的真实表述呢?”

 仲荣先生抽出一本厚厚的册子,每一页都是塑封的发黄的丝麻,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古怪文字。

 沈先生将册子翻开,指着其中一页上的内容,念到:“巨木垂野,汤取兵其中……胼于诸野,商代之。还之乃失。”

 “这说的是,当年,汤反抗桀的残暴,曾经有过‘巨木’突然降临在广阔的平原‘都广之野’之上。汤从这巨木中拿到了‘兵’,即是兵器,或者是咱们认为的‘法宝’‘宝贝’之类,进而在后来的争斗中——诸野之战中战胜了夏桀的部队,以商代夏。之后这句很有意思,意思是,汤将这些‘兵’送还给巨木,之后巨木就消失不见了。”

 “这……该不会就是神仙缘其向上的建木吧?传说建木是通达天与地的桥梁,后来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突然消失了。”魏子衿说道。

 先生抬起头,看向一脸迷茫的众人,说道:“古人对事情的描述,受限于认知与文字的匮乏,以现代人的视角去看,就显得过于晦涩。越是古早的记录,就越是言简意赅。但是,这段记载至少证明,在夏末时期,朝代交替的动乱年代,藏有兵器的巨木就曾突兀的出现过,然后又诡异的消失了。”

 陆柏好像有点明白意思了,说道:“莫非,咱们进入的那个树洞,就是这个什么巨木上的?”

 仲荣先生继续翻动那本每一页都塑封的册子,说道:“殷商亡留,其德弗厚。西山亨贞,源流且长。凌云梧桐,锵锵其黄。鷟鸑栖止,啼鸣且扬……战于野兮,其血玄黄。众兄归兮,宝兵不祥。刍余牺牲,载歌载炀。焚沐庆嚷,没于云上……”

 陆柏略有所悟,言道:“殷商朝代更替之际,这个锵锵其黄的凌云梧桐现身岐山,鷟鸑栖息其上——这黄色的梧桐,难道就是当年的建木?”

 先生笑道:“推测是如此。现在说回来,青铜神树上的鸟型,会不会就是鷟鸑呢?毕竟谁也没说过,凤凰只有一只。”

 魏子衿分析道:“两个传说中,巨木,或是梧桐出现时,都是突兀的现身,而且,通过‘凌云’一词的描述来看,这棵大树的顶端高耸入云,上不见顶。所以,青铜神树树干上的旋涡状圆环,会不会是云彩的抽象表达呢?”

 “亦或是,并非云彩。”先生说道。“如果,这黄金梧桐只有一部分在这个世上,那么,所谓的云,会不会是穿破虚空的‘门’呢?”

 此外,沈先生指出,这段文字有一个违和的地方:焚沐庆嚷,没于云上。

 “通过焚香沐浴,祭祀的方式,才让这通天的大树消失,这样牛的一棵大树,为什么要让它消失呢?人们又是怎么知道用哪种祭祀方法让它消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