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测试(第2页)

 见人来的差不多了。黄校长就开始了会议的流程。

 “这次5班和10班月考的成绩,大家也都看到了。5班和10班都有了显着的进步,但是具体是什么原因带来的进步。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在座的师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想法,但是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见场面有些冷清,黄校长只好点名了5班的班主任谈谈看法。

 这位班主任也是滑溜。这个会议的目的,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实在没什么好说的。直接就点名了自己班上的一个学生来谈谈感受。

 “我感觉,还是学校给安排的这套软件的原因吧。” 被点名的学生直言不讳。

 “具体说说你的使用感受吧”

 “就是……就是感觉软件很智能,它就像一直陪着我学习的私教老师一样,我做错过的题目它全都记得, 而且还很清楚我是因为什么原因错了。是粗心还是读题失误还是知识点没掌握清楚它都清楚,然后会把我没掌握牢固的知识点反复的巩固,直到我完全掌握。它很了解我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并且会根据我的知识水平结构筛选出我最需要加强的地方来帮我”

 这名被点名的学生侃侃而谈。

 随后,黄校长干脆示意那些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都说了一通。大同小异。

 “这个情况,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很难实现,没有老师能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了如指掌。以往老师能做到的只是确保某个学生的某门课程能跟得上老师的进度。总体的成绩能达到80%就很不错了。 能达到90%就已经很优秀了。至于每个学生缺少的10% -20%,老师没办法知道到底是缺在哪里。但是现在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吴总,请你给大家解释一下原因。可以么?”

 吴俊勇见黄校长点名了自己。接过旁人递来的话筒,思索片刻后沉声道

 “学校,作为一个公共机构,它的本质是为了全体学生服务的。看的是一个整体目标,目标的实质就是把一个班,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学校的所有学生尽可能的变成本科生。当然,有些学校比如咱们育才,有重点班这种优于普通班的存在,但是目标也是把重点班里的学生尽可能多的培养成重点本科生。但是二者相同的一点就是:更注重整体的节奏。

 以普通班为例。学校高三一年的课程安排 都是统一的:先来一轮全面整体的梳理和复习。面面俱到,以免有某个知识点遗漏。这是一个大而全的过程。但是讲台下面的学生每个人的情况又不一样。每个人知识点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如果是跟着老师安排的学习进度来学习。老师在台上讲的某个知识点也许台下80%的人都已经牢牢掌握了,只有20%的学生需要巩固。但是老师又不能不讲,那80%的学生也不能不听,否则老师的课也没法上了。因为这种模式的本质其实是在假设班上的学生高一高二什么都没学会或者学了之后大部分都忘记了。。现在花半年的时间来走马观花的过一遍而已。

 如果是这么个情况,在我看来,这节课的效率,其实只有20%。因为只有20%的学生完善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剩下80%的学生只是在旁观。

 如果一整年下来,学生上课学习的效率一直保持在20%,那么想要得到质的飞跃 是很难的。

 在我看来,高三学年,准备参加高考的考生最不好的行为就是按部就班,随波逐流,缺乏自我了解和自我规划。

 但是要做到自我了解,除非有一个老师,全程只为你1个人服务,和你一起复习你的全部课程,那样他才能对你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做到了如指掌,随后才好有的放矢的做专门的辅导。可是这种情况很明显大多数人都不具备。“

 听到这里,黄校长脑子想起了一个人。

 “计算机技术洽好能弥补这一块的短板,针对每个学生建立一份档案,而且时刻跟着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更新和分析,从而制定出针对这名学生的学习计划,并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断地调整,修改学习计划。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复习效率提高。”

 吴俊勇没有说一些程序中的一些小技巧。那些都是他自己的心得。没必要在这里提。

 但是他说的大方向 是不错的。1对n 和1对1的效率根本没法比。

 吴俊勇的话,让在场的老师,包括黄校长都陷入了沉思。

 吴俊勇说的一点都没错。这就是当下的高三课程安排。本质上就是把高一高二学过的内容再来一遍而已。就像一个凹凸不平的石板表面,用滚刷重新刷一遍。那些凹进去的地方就是没掌握牢固的知识点,一遍刷过去,大部分凹陷依旧没有被刷到。只能反复几轮多刷几次。

 而采用这套软件来辅助学习,更像是手工刻画,一丝一毫的缝隙都给你深入其中。不留死角。

 但是,这不是哪个老师能做到的。人力有时穷。

 “那么吴总,如果按照你的想法。这套系统能否取代正常的教学?” 黄校长问出了自己心中的问题。

 “这个,我不敢大言不惭。毕竟现在这套软件还处于测试阶段。但是如果每天增加软件上学习的时长的话,那肯定是有效果的。但是前提条件 是学生的精神足够饱满。如果学生在上完一天的课程之后还要增加额外的电脑学习时间,对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利。我们不能做加法,而是应该去进行替换。”

 “那如果改成半天正常教学,半天电脑学习呢?” 10班的班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那这需要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同意。”一名老师提出了反对看法,很委婉。

 “可是这次的成绩提升很明显啊。”

 “一次考试的成绩不能说明什么”

 老师反对的理由很简单,这是对自身权威的一种挑衅。

 名师才能出高徒。高徒出多了,名师就满街走了。名师满街走了,就不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