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猫儿 作品

第223章 幸福到遭人嫉妒了

眼看着暴风雪即将来临,陈书宁和贺朝阳都着急,脚步匆忙地赶到了牛车停放之处。

 此刻,负责赶车的老杨头内心同样焦灼万分。

 昨日刚刚消停了一天的北风再度狂啸而起,天空愈发阴暗,大雪仿佛随时倾盆而下。

 老爷子忧心忡忡地想着,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赶路,他的老伙计怕是又要遭罪了不说,就是车上的人也不好受,还有安全问题。

 地面上原本堆积着前些天落下的积雪还都没有融化,如果继续降雪,道路势必会变得非常难走。

 就是现在马上出发赶路怕是都来不及了,可目前仍有许多人还没有回来,真不知道这群老娘们买个东西怎么就这么磨叽。

 倘若继续耽搁下去,恐怕只能贪黑赶夜路了,暴雪加上摸黑,这对他和他的老伙计无疑是雪上加霜。

 老杨头有心外出寻人,但又担心走岔路,导致与众人错开。

 等人回来后自己却离开了,反倒是耽误事,于是也只能干着急;

 若在平日里倒也算了,他只需要等到时间就可以驾车返程,至于那些没坐上车的就只能怪你自己不遵守时间了。

 可面对这样的恶劣天气,都是一个村里住着的,老杨头也不忍心就将人扔下,让他们在这样的天气里走路回去。

 与此同时,老杨头更为挂念的还是村里的狩猎队。

 他们昨天才刚刚进入山中,原本计划要在山上待满五天之后再返回村庄。

 面对如此突变的天气状况,不知道昨天刚上山的那些小伙子们现在情况如何?是否安全无恙?

 一连串的忧虑涌上心头,使得这位经验丰富的老人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此时此刻,天空阴沉沉的一片,仿佛预示着随时都会有一场暴风雨降临。

 而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

 极有可能掀起那令人恐惧的白毛风,一想到这里,老爷子心中便愈发焦急起来,担心着那村里那些昨天进山狩猎的孩子们,也不知道他们现在究竟身在何处呢?又是否安全无恙?

 要知道他家三个儿子,还有老李家的三个儿子可都跟着进山了,这让老爷子怎么能不担心。

 正当老爷子在牛车旁边焦虑地踱来踱去时,忽然间,他远远地瞥见了陈书宁与贺朝阳正朝这边走来。

 见到他们平安无事,老爷子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落下来一点儿。

 他急忙迎上去,想要接过贺朝阳手中拿着的物品帮忙放到车上。

 但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沉重,贺朝阳自然不愿让年迈的老人帮忙搬运,迅速侧身闪开,并微笑着回应道:"多谢老爷子了,东西不重,我自己来就行。"

 老杨头明白年轻人的好意,也就不再坚持,而是赶紧热情地招呼着他俩上牛车并坐稳当。

 这会儿,村里同来的其他两辆牛车早已先行离开了,宽阔的大树底下仅剩下杨老爷子以及其他大队的几辆车子。

 而老杨头所驾驶的牛车上已经坐了好几个人,可能是因为此时狂风怒吼,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坐在靠近车尾、相对更能躲避寒风的地方。

 不过,陈书宁身上裹着厚厚的棉被,根本无惧于这点寒冷。

 于是,她挑选了一个位于老杨头身后的空座位坐了下来。

 现在过来坐车的人大都是去镇上购买年货的,所以车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

 贺朝阳先是把竹筐放在地上,接着拿出小棉垫仔细地铺在车上,再小心翼翼地搀扶着陈书宁坐在靠里的位置。

 然后用手中的棉被把妻子紧紧围住,确定一切安排妥当后,他才开始收拾摆放物品,最后自己纵身一跃跳上车,紧贴着妻子坐稳。

 看到如此体贴入微的贺朝阳,车上许多年轻女子都心生艳羡之情,毕竟像这般相貌出众且对妻子关爱有加的男人实属难得一遇。

 不过别人羡慕归羡慕,却是没有说什么,倒是一个坐在车尾的一个面容姣好但面露妒色的年轻女子开了口。

 她是今年刚嫁到这里来的小媳妇儿,只见她撇着嘴,语气尖酸地说道:

 “瞧瞧,瞧瞧,你们这些城里来的就是娇气!这么崭新的被子垫子,居然就这样随随便便铺在牛车上用?也太浪费了吧!还真是败家子儿!”

 此时此刻,正舒舒服服地裹在暖和被窝里的陈书宁原本心情还挺不错的,但一听到这番话,顿时脸色一沉,没好气儿地反驳道:“我花自己的钱买来的被子,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关你什么事啊?你算哪根葱,需要你来多管闲事?”

 “你……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呢?明明是你糟蹋东西,还不许别人说了不成?”

 这位小媳妇显然被气得够呛,她的胸脯剧烈起伏着,脸上涨得通红。

 原来,这个小媳妇儿来自距离青山大队相当遥远的一个叫做九道沟的大队。

 光听这个名字就能猜到,那肯定是一处位于深山老林中的村落。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在那个地方,大队长简直就是土皇帝一般的人物。

 而那些被分配到那里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们,则成了名副其实的外来户。

 这些外来知青们初来乍到的,对周围环境一无所知,又身处于深山老林之中,自然不敢像陈书宁那样与当地的社员辩驳。

 因此,当得知陈书宁是一名知青时,她才胆敢将内心那一丝艳羡与妒忌表露出来。

 此刻听闻陈书宁竟不像她们大队里的其他知青一般,个个胆小怯懦,甚至连句话都不敢同这些社员讲,竟敢回嘴反驳。

 原本只是虚张声势、在家中也不敢多言的她瞬间泄气,变得萎靡不振,连话语也说得结结巴巴起来,看了一眼婆婆,希望她帮自己说句话。

 然而,让她始料未及的是,正当她鼓足了勇气打算向一向护短的婆婆告状时,自家婆婆居然没有如她所期望的那样站出来为她撑腰说话,反而是一脸尴尬地向那位女知青赔起了不是。

 只见平日里在家对她们这些儿媳妇从未有过好脸色的婆婆,先是恶狠狠地瞪了自己一眼,紧接着便如同变戏法般换上了一副谄媚笑容,对着那个小知青说道:“哎呀小陈知青啊,你可千万别生气,别往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