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回京

洪武八年十二月,朱元璋拿下开封乃至河南全境有多平平无奇?

 朱元璋一个大臣没带,一百名锦衣卫护驾,几个小太监伺候。

 锦衣力士撑起华盖,坐上天子卤簿。

 如同观光旅游一般在河南境内转了一圈。

 百姓们箪食壶浆者无数,士卒们投诚者络绎不绝。

 什么万人敬仰、天下归心在他英明神武的老爹面前都是浮云。

 这过程无聊到一路上朱元璋瞌睡连连。

 “陛下下一站要到邓州了。”

 朱元璋身着十二团龙衮服,睁开疲倦的双眼骂道:“这小王八蛋一天尽胡搞瞎搞,毛都没长齐还想给老子变法。”

 “老子打天下,坐天下的时候,他还在娘胎里。”

 ……

 即将进入南京之时。

 看着朱文正眉头狂跳,忐忑不安的样子。

 朱樉停下马问道:“兄长为何一路很害怕的样子?”

 听到这话,朱文正脸色凄苦嘴角苦涩道:“你假传圣旨倒是不怕你爹怪罪,可是为兄我就惨了。我这叔父一向最爱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你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多大的事?大不了再死一次呗。”

 文正心里苦笑,我这贤弟还怪会安慰人的。

 看朱樉一脸轻松,他不由好奇道:“四年心血毁于一旦,难道你就没有一点沮丧之情吗?”

 朱樉摸了摸自己吃撑的肚皮,一脸认真道:“确实挺遗憾的,刚才多吃了整整两只烧鹅来着。”

 一路上他吃得饱睡得香,没有半点气馁。出发时是王爷回来时还是王爷,他又没少一块肉。

 跟了这么一个神经大条的主,朱文正不由想起当初的朱元璋不也是胜不骄败不馁吗?

 “战场上你是我前辈,不是老弟我自夸,战场之外你不及我远矣。”

 “这任何改革在实施之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十六条民典章看似很美好,实际只是昙花一现。”

 “我们犯了三个错误,一是操之过急,二是没有一个志同道合执行力强的团队,三是最重要的没有百姓基础。”

 “我们看似救济了许多流民,但我们没有真正深入到百姓之中。没有发动百姓才是我们失败的主要原因。”

 听到这里,朱文正犹如醍醐灌顶。他是跟随朱元璋一起起家的侄儿,每次看老朱杀自己人比敌军还残忍。

 现在想想如果不是明军严苛的军纪,陈友谅兵最多,张士诚最富。凭啥他叔父朱元璋地盘最少却笑到最后啊。

 两人快马加鞭,终于要到外城之时。碰上了原地等候的李景隆和徐达。

 “小婿见过老泰山。”

 徐达走的是水路,见他一路风尘仆仆,拍肩鼓励道:“你在北方这些年为朝廷做的事,陛下一直在看眼里。以后大明的军伍就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

 徐达深知朱元璋性格,他虽然才四十有三,正年富力强之时。

 但他位极人臣已经封无可封,大明是不可能出现活的异姓王。像常遇春那样的民王是他最好归宿。

 “老泰山正值壮年,望老泰山保重身体,未来可期。”

 朱樉和徐达寒暄之后,打马来到李景隆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