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马屁文章

朱元璋望着台下,自信满满的二儿子。

 心里面的感觉,不知道用怎么来形容。

 要是朱樉能遗传到他的一半文采。

 估计考个状元都是轻而易举的。

 黄狗儿捧着朱樉新鲜出炉的大作,走上金台。

 恭恭敬敬的用两只手,放在朱元璋身前的御案上。

 朱元璋直接点了中书舍人刘三吾的姓名。

 “刘爱卿将二郎这篇大作,念给各位品鉴一下。”

 年近七旬的刘三吾清了清嗓,拿着贺表,直接朗声诵读道:

 “臣闻天命所归,王者之兴,必有英明神武之主,以安社稷,抚万民。

 今陛下开创伟业,洪武之基,德配天地,威震四方。

 自即位以来,励精图治,务在安民兴邦,国家昌盛,百姓乐业,实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

 陛下明察秋毫,洞察万机,善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政务之暇,不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道德化民,以仁义治国。

 臣等深受陛下之恩泽,感激涕零,无以为报。

 今值元旦佳节,臣谨代表百官万民,献上最诚挚之祝福。

 愿陛下洪福齐天,寿比南山;愿国家繁荣昌盛,江山永固;愿万民安居乐业,共享太平之福。

 臣等定当尽心竭力,辅佐陛下治理国家,共谋社稷大业。

 愿陛下垂拱而治,德化天下,使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永享太平之世。

 谨以此表,献上陛下,伏望圣鉴。臣不胜感激之至,谨再拜顿首以闻。

 儿臣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数百字的文章念完,朱元璋脸色红润,呼吸都顺畅了不少。

 “什么叫贺表,这种有一说一,如实相告的文章才叫贺表。”

 文臣们都变成了苦瓜脸,心里暗骂:这不就是一篇,纯粹的马屁文章吗?

 在座各位饱读诗书之人,哪个写不出来?

 不就是怕出来之后,被同僚和士林批判成阿谀奉承之辈吗?

 早知道朱元璋好这口,比这篇更加辞藻华丽的锦绣文章,他们都能写的出来。

 朱元璋对身旁的朱标,问道:“标儿,你弟弟这篇贺表。

 你觉得如何啊?”

 太子朱标躬下身子,回答道:“二弟的文章虽然稍显平庸,但是胜在临场发挥。”

 朱元璋别有深意,问道:“如果是让标儿你主持科举,你觉得二郎能拿到什么功名。”

 “儿臣觉得以二弟现在的文章功力,如果不是在余姚和吉安两地应试。”

 “考个举人应该不是大问题。”

 朱标的话说的非常中肯。

 既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刻意贬低。

 朱元璋笑道:“标儿,你知道咱打从心底最满意你什么地方吗?”

 “儿臣不知,请父皇教诲。”

 朱元璋解释道:“你行事作风持正守中,不偏不倚。”

 “不会把个人好恶、私人恩怨掺杂到国事和家事当中。”

 “这一点是最让咱满意的地方。”

 ——

 朱樉一家老小早在年底冬至的时候,就被朱元璋接进了宫里。

 只是因为他身份特殊,回到京城以后一直居住在王府里。

 毕竟按《皇明祖训》来说,成年的藩王,还没有全家人住进宫里的先例。

 “大王请留步。”

 朱樉刚走到了奉天门,就碰到了杨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