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劫后余生(第2页)

 “末将得令!”杜浒大声领命而去。

 吴希奭道:“来人,把鞑子首级放一会血,硝制完成,带回潮州。”

 “得令!”身边的副将抱拳道。

 硝制就是用石灰粉脱水,这样首级不易腐烂,可以长时间保存。古代报功,朝廷是要查验首级的,鞑子和汉人不一样,很好区别,基本上很难做到杀良冒功。

 上百口大锅已经烧了起来,马肉掺着粮食一起煮了起来,撒了些许盐巴的马肉香味渐渐传来,香气十足。

 不多时,宋军士卒先给轻伤员们盛上一碗肉粥,那些受伤较重的则以稀米粥为主。

 由于陈吊眼这边粮草匮乏,平日里缺吃少穿,如今难得有肉吃,数万军民坐在地上,一个个狼吞虎咽,吃的满嘴流油。

 民以食为天,人只有吃饱饭,才能有生存下去的勇气。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古代灾年,但凡朝廷赈灾,又有多少粮食能到饥民口中?出了京师,粮草少一半,走在路上再少一半,到了受灾地又能剩下多少?

 可怜灾民嗷嗷待哺,天下之大又有几人真正关心他们的死活?官员、士绅、牙行互相勾结,逼得百姓卖儿卖女。

 年轻的男子卖去当了奴仆,年轻的女子受尽凌辱。至于年老体衰者,如废物一般丢弃而无人问津。

 就算朝廷支起了粥棚,那也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到的!又有多少年轻的女子为了一口吃食,面部麻木地走到官老爷搭起的帷帐里面,只为了一张小纸条。

 乱世灾年人命贱如狗,人命如草芥。

 漫天的乌鸦在空中盘旋着,黑压压的一片,遮天蔽日。

 大营之中,失去亲人的百姓互相搀扶,无助地哭泣着。

 哭吧,哭吧,这个时候,人只有放声大哭,或许才能将心中的悲伤、恐惧发泄出来。

 一颗颗鞑子人头,一具具宋朝军民尸体堆积在一旁。

 浓重的血腥味充斥着整个农民军残破的大营。

 农历四月底的江南地区,气温已经热了起来。三千宋军在杜浒的带领下,忙着掩埋宋朝军民以及被击杀的元军尸体,防止瘟疫爆发。

 一个半时辰之后,数万军民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吴希奭也下达了撤往潮州的命令。

 杜浒带着一千宋军走在前面,吴希奭和陈吊眼领着数万农民军走在队伍中间,五百骑兵则走在最后面。

 数万人马,伤兵满营。

 受伤的士卒和百姓折断树木做成拐杖,重伤员们则由宋军士兵用简易的担架轮流抬着。

 没有受伤的百姓人心惶惶,扶老携幼,背着包裹,推着小车,挑着担子,在队伍中间缓慢地行走着。

 吴希奭抬头看了看天空,时候已经不早了,又看了看眼前一望无际的队伍。

 军民混杂,行走如此缓慢,按照这个速度,一日不过二十里路。

 此去潮州近四百里路,十日之内都无法到达,一旦被元军追击报复,既无险可守,仓促之间又无法列阵迎敌,必遭惨败,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

 危机四伏!

 “来人,让斥候四面出击,打探元军动向,特别是漳州方向,若事急不必撤回,以烟花为号!”吴希奭对着传令兵喊道。

 “得令!”斥候调转马头,四散而去。

 “李二牛!”吴希奭大声喊道。

 “卑职在!”李二牛抱拳答道。

 “你速带人速回潮州,将我军情况报与丞相,让丞相早做打算。”吴希奭对着李二牛喊道。

 “卑职尊令!”李二牛对着吴希奭抱抱拳答道。

 “你们几个随我来!”李二牛对着手下的几名骑兵喊道。